肾小球滤过率低怎么办

肾小球滤过率低可通过控制饮食、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透析治疗、肾移植等方式改善。肾小球滤过率低通常由慢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小球肾炎、药物性肾损伤等原因引起。
限制蛋白质摄入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等。同时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高钾血症患者应减少香蕉、橙子等高钾食物摄入。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有助于保护残余肾功能。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体重指数建议维持在18.5-23.9。监测血压血糖,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可降低肾小球内压,延缓肾功能恶化。促红细胞生成素如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能改善肾性贫血。碳酸氢钠片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定期监测血肌酐、血钾等指标。
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分钟时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每周2-3次,通过人工肾清除体内代谢废物。腹膜透析可居家进行,每日更换透析液3-5次。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终末期肾病患者可考虑肾移植手术,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霉酚酸酯片等预防排斥反应。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效果较好,术后1年存活率超过95%。术后需定期复查肾功能和药物浓度。
肾小球滤过率低患者日常应保持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000-1500毫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血红蛋白等指标。保持良好心态,适当进行康复锻炼,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出现水肿、乏力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