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是否有肥胖症

判断是否有肥胖症通常需结合体重指数、腰围测量及体脂率等指标综合评估。肥胖症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内分泌失调、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
体重指数是评估肥胖的常用指标,计算公式为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体重指数超过24属于超重,超过28则达到肥胖标准。该指标适用于大多数成年人,但肌肉发达者或孕妇可能存在误差。
腰围能反映内脏脂肪堆积情况。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或女性超过85厘米提示腹型肥胖。测量时需在呼气末,用软尺绕肚脐水平一周,紧贴皮肤但不压迫软组织。
体脂率指体内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男性超过25%或女性超过30%可判断为肥胖。可通过生物电阻抗法、皮褶厚度测量或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其中生物电阻抗体脂秤适合家庭日常监测。
肥胖症常伴随活动后气促、关节疼痛、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皱褶处色素沉着或糜烂,女性可伴月经紊乱,这些症状结合体征有助于辅助诊断。
长期肥胖可能引发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建议定期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超声检查可评估脂肪肝程度,这些检查能帮助判断肥胖导致的代谢异常。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每日摄入热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水果比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避免久坐,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出现不明原因体重增加或肥胖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减重过程应循序渐进,避免极端节食或服用未经批准的减肥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