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的危害有哪些

关键词: #胆囊
关键词: #胆囊
胆囊切除后可能出现消化功能紊乱、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总管结石风险增加等危害。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的常见手术方式,多数患者术后可正常生活,但部分人群可能因胆汁代谢改变引发不适。
胆囊作为储存浓缩胆汁的器官,切除后胆汁持续流入肠道。进食高脂食物时缺乏足够浓缩胆汁乳化脂肪,可能导致脂肪泻、腹胀等症状。建议术后初期采用低脂饮食,逐步增加膳食脂肪比例,帮助肠道适应胆汁分泌模式。
十二指肠内持续存在的胆汁可能反流至胃部,损伤胃黏膜屏障。典型表现为上腹灼痛、餐后加重,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可通过抬高床头、避免睡前进食等措施减少反流,必要时需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胃黏膜保护剂。
胆囊缺失后胆总管代偿性扩张,胆汁流速减缓可能增加结石形成概率。若出现黄疸、右上腹剧痛需警惕胆管结石,可通过超声或MRCP确诊。熊去氧胆酸胶囊等利胆药物可能有助于预防结石复发。
长期脂肪消化吸收不良可能影响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出现夜盲症、骨质疏松等表现。建议定期监测维生素水平,必要时补充维生素AD软胶囊、维生素E胶丸等制剂。日常可增加中链脂肪酸摄入改善脂肪吸收。
约10%-15%患者可能出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表现为持续右上腹痛、消化不良等,可能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或残留微结石有关。诊断需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严重者可考虑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胆囊切除术后应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4-6餐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初期选择清蒸鱼、豆腐等低脂高蛋白食物,2-3个月后逐步过渡至普通饮食。坚持有氧运动促进胆汁排泄,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胆管情况。若出现持续腹泻、体重下降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