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适应症

关键词: #心脏
关键词: #心脏
心脏起搏器主要用于治疗严重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疾病,适应症主要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颈动脉窦综合征、慢快综合征等。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心脏起搏器植入的主要适应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黑矇甚至晕厥等症状。心电图检查显示心率持续低于50次/分,窦房结恢复时间延长。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心源性猝死。常用起搏模式包括AAI、DDD等。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指房室传导比例超过2: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这类患者心室率通常低于40次/分,可能出现阿斯综合征发作。心电图显示P波与QRS波群完全分离。起搏器植入可恢复正常房室传导顺序,保证足够的心输出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VVI或DDD起搏模式。
窦性停搏是指窦房结暂时停止发放冲动,导致心脏停搏超过3秒。患者常表现为突发晕厥或近似晕厥发作。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捕捉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对于反复出现症状性窦性停搏的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是首选治疗方案。起搏器能及时发放电脉冲,避免长时间心脏停搏带来的危险。
颈动脉窦综合征是由于颈动脉窦过敏导致的心脏抑制反应,表现为按压颈动脉窦时出现超过3秒的心脏停搏。患者可能在转头、衣领过紧等情况下突发晕厥。对于反复发作且药物控制不佳的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可有效预防晕厥发作。通常选择具有频率应答功能的双腔起搏器。
慢快综合征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交替出现。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能加重心动过缓。这类患者需要植入具有模式转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在心动过速发作时自动转换为非跟踪模式,避免过快的心室率。
植入心脏起搏器后,患者需要定期随访检查起搏器工作状态,包括起搏阈值、感知灵敏度等参数测试。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强磁场环境,如核磁共振检查需提前告知医生。保持植入部位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电极脱位。出现心悸、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合理饮食,控制血压、血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助于延长起搏器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