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是怎么回事

呼吸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0次浏览

关键词: #感冒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可能由流感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季节变化、慢性基础疾病等原因引起,流行性感冒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免疫调节、隔离防护、疫苗接种等方式治疗。

1、流感病毒感染

流行性感冒主要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黏膜导致。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后,会在鼻咽部复制并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突发高热、肌肉酸痛、干咳等症状。临床常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以阻断病毒复制。

2、免疫力低下

长期熬夜、营养不良或患有免疫缺陷疾病时,机体对流感病毒的清除能力下降。这类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出现持续发热、继发细菌性肺炎等并发症。建议保证每日7-9小时睡眠,适量补充维生素C片、脾氨肽口服冻干粉等免疫调节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接触传染源

在密闭空间接触流感患者的飞沫或污染物是主要传播途径。病毒可在门把手等物体表面存活2-8小时,通过眼结膜或鼻腔黏膜侵入人体。发病前1天到症状消失后7天均具传染性,需佩戴口罩并勤洗手,使用含氯消毒液对环境进行定期消杀。

4、季节变化

冬春季节气温骤变时,人体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减弱,流感病毒更易定植。北方地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高发期,南方可能出现夏秋双高峰。建议适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必要时提前接种三价流感疫苗进行预防。

5、慢性基础疾病

哮喘、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感染流感后易加重原发病。病毒会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导致喘息加重,或引起应激性血糖升高。这类人群可遵医嘱联合使用孟鲁司特钠片、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及血糖变化。

流行性感冒患者应单独使用餐具并煮沸消毒,每日饮用2000毫升温开水稀释痰液。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如出现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表现,需立即急诊处理。建议高危人群每年9-10月接种最新流感疫苗,疫苗保护期通常维持6-8个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