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了出汗是好事吗

宝宝发烧出汗通常是体温开始下降的表现,属于正常生理反应。出汗有助于散热,但需警惕脱水风险。
宝宝发烧时出汗多与体温调节中枢启动散热机制有关。当退热药物起效或感染得到控制后,体温调定点下移,机体通过排汗加速热量散发。此时皮肤潮红、额头和后背湿润是常见现象,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即可。观察出汗后体温是否降至38℃以下,精神状态是否改善,若伴随食欲恢复和活动量增加,则说明病情好转。
部分情况下出汗可能提示病情变化。持续高热后突然大汗淋漓伴四肢冰冷,需警惕循环衰竭。服用退烧药后大量出汗但体温不降,或出现嗜睡、尿量减少等症状,可能与严重感染或脱水有关。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汗时更易出现电解质紊乱,需要医疗干预。
保持室内温度24-26℃,及时擦干汗液并更换透气棉质衣物。每公斤体重每日需水量增加10-15毫升,可选用口服补液盐Ⅲ。避免使用酒精擦浴或捂汗退热,监测体温变化频率不少于每4小时1次。若发热超过72小时不退或出现抽搐、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