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和疱疹性咽颊炎区别

传染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0次浏览

关键词: #疱疹 #手足口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是两种常见的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皮疹分布位置和病原体类型。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手、足、口腔疱疹;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疱疹集中于咽峡部。

手足口病的皮疹分布范围更广,除了口腔黏膜外,手掌、足底及臀部可能出现斑丘疹或疱疹,部分患儿伴随低热。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变集中在咽后壁、扁桃体周围,形成灰白色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常伴有突发高热。两种疾病的病原体虽同属肠道病毒属,但血清型不同,手足口病以EV71和CoxA16为主,疱疹性咽峡炎以CoxA2、A4、A5、A6、A8、A10等多见。

在并发症方面,手足口病可能引起脑炎、肺水肿等重症表现,疱疹性咽峡炎较少出现严重并发症。诊断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测,治疗均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退热、补液和口腔护理。预防措施需注意手卫生、玩具消毒及隔离患者。

患儿发病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口腔。家长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如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或嗜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恢复期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衣物用具需煮沸消毒,隔离期通常为症状消失后1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