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性休克怎么抢救

低血压性休克需立即采取平卧位、快速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等抢救措施。低血压性休克是循环衰竭导致的危急状态,主要表现为血压显著下降、意识模糊、皮肤湿冷等,需紧急干预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
抢救低血压性休克的核心是快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患者应立即采取头低足高体位,双下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首选生理盐水或乳酸钠林格液快速输注,成人30分钟内可输入1000-1500毫升晶体液。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速度,避免急性肺水肿。若补液后血压仍低于90毫米汞柱,需静脉泵注多巴胺注射液或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在65毫米汞柱以上。存在出血者需立即止血,过敏性休克需肌注肾上腺素注射液,感染性休克需尽早使用抗生素。所有抢救措施需同步进行心电监护、血氧监测,每5分钟记录生命体征,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低血压性休克纠正后仍需持续监护24-48小时。维持血压稳定后逐步减少血管活性药物剂量,避免反跳性低血压。每日监测血乳酸、尿量、肝肾功能等指标,纠正电解质紊乱。恢复期建议卧床休息1-3天,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低盐高蛋白饮食,可适量饮用淡盐水补充血容量。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诱发体位性低血压,半年内定期复查心功能,既往有基础疾病者需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