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肛裂是什么原因

急性肛裂通常由排便用力过度、肛管皮肤损伤、感染、肛门括约肌痉挛、慢性便秘等原因引起。急性肛裂主要表现为排便时剧烈疼痛、便血、肛门瘙痒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温水坐浴、使用药物等方式缓解。
排便时过度用力可能导致肛管皮肤撕裂,形成急性肛裂。这种情况常见于大便干硬或排便困难的人群。患者可能出现排便时撕裂样疼痛,便后疼痛可缓解。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栓等药物促进裂口愈合。
肛管皮肤较薄且血供较差,容易受到机械性损伤。干硬粪便通过时可能划伤肛管皮肤,导致急性肛裂发生。患者常表现为排便时刀割样疼痛,便纸上可见鲜红色血迹。可通过温水坐浴缓解肛门痉挛,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缓解疼痛,配合肛泰软膏促进伤口修复。
肛周感染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炎症水肿,增加肛裂发生风险。细菌感染可引起肛门周围红肿热痛,严重时可能形成肛周脓肿。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肛门疼痛伴发热。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莫匹罗星软膏等抗感染药物治疗,必要时需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肛门内括约肌持续性痉挛会导致肛管局部缺血,影响裂口愈合。这种情况常见于精神紧张或既往有肛裂病史的患者。临床表现为排便后肛门持续性痉挛性疼痛。可尝试温水坐浴放松括约肌,必要时使用硝酸甘油软膏缓解痉挛,严重者可能需要行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
长期便秘是急性肛裂的重要诱因。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水分过度吸收,形成干硬粪块。患者常有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等症状。建议每日饮用足够水分,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适当运动促进肠蠕动。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开塞露等通便药物辅助排便。
预防急性肛裂需保持良好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每日进行提肛运动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饮食上注意多摄入燕麦、芹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出现肛门疼痛、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长期依赖泻药。急性期可通过温水坐浴缓解症状,但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反复发作,建议到肛肠科就诊排除其他肛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