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感冒和过敏性鼻炎
学龄前编辑
医心科普
学龄前编辑
医心科普
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可通过症状特点、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方面进行区分。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常伴随发热、全身乏力等症状;过敏性鼻炎则与过敏原接触相关,以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为特征。

感冒常见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初期多为清水样鼻涕,后期可能转为黏稠脓涕,部分患者伴有低热或肌肉酸痛。过敏性鼻炎典型表现为突发性连续喷嚏,每日可达数次,鼻涕呈大量清水样,同时伴有鼻痒、眼痒或咽痒,但通常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感冒病程具有自限性,症状持续7-10天逐渐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可反复发作,若持续接触过敏原,症状可能延续数周甚至更久,呈现季节性规律或常年性发作特点。
感冒多与受凉、疲劳或病毒接触有关,具有传染性。过敏性鼻炎发作明确与过敏原暴露相关,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无传染性,部分患者有家族过敏史。

感冒患者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可能肿大。过敏性鼻炎典型体征为鼻黏膜苍白水肿,下鼻甲肥大,眼部可能伴结膜充血,部分患者出现过敏性黑眼圈或鼻部横向皱褶。
感冒对症治疗以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为主,如布洛芬片、氯雷他定片。过敏性鼻炎首选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滴剂、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脱离过敏原后症状可迅速改善。

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品减少尘螨积聚,花粉季节减少户外活动。感冒流行期避免接触患者,过敏性鼻炎患者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应及时到耳鼻喉科或变态反应科就诊,避免自行长期使用减充血剂导致药物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