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传染性

急性支气管炎是否具有传染性取决于病原体类型,病毒性感染具有传染性,细菌性或非感染性因素通常不传染。传染性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污染物间接传播等途径扩散。
病毒性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含病原体的飞沫颗粒。直径大于5微米的飞沫可在1米范围内沉降,被他人吸入后导致感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常见病原体均通过此途径传播,佩戴口罩可有效阻断传播链。
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手部后,通过握手、触摸门把手等日常接触将病原体转移至健康人群。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可达48小时,接触污染物品后揉眼、摸鼻等行为易引发感染。勤洗手与酒精消毒能降低50%以上的接触传播风险。
在密闭空间内,患者产生的飞沫核可形成小于5微米的气溶胶悬浮数小时。空调系统、医疗操作产生的气溶胶可能导致远距离传播,麻疹病毒、新冠病毒等通过该途径引发聚集性疫情。保持通风换气每小时6次以上可显著减少传播概率。
妊娠期女性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体时,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染给新生儿。早产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更易发生重症感染,孕晚期出现咳嗽发热症状需及时进行病毒筛查,必要时实施母婴隔离措施。
被病原体污染的餐具、玩具、医疗器具等物品可能成为传播媒介。腺病毒在塑料表面存活时间长达30天,共用物品或消毒不彻底时易造成间接传播。煮沸消毒15分钟或使用含氯消毒剂可有效灭活绝大多数呼吸道病毒。
预防急性支气管炎传播需注重呼吸道卫生与环境消毒。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促进呼吸道黏膜修复,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增强免疫力。居家期间每日开窗通风3次以上,湿度维持在40%-60%可减少气溶胶扩散。出现持续咳嗽伴发热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排查传染性病原体,确诊后需隔离治疗至症状完全消失24小时后。易感人群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特异性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