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接种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预防接种门诊等机构完成,接种前需确认无禁忌证并选择匹配当前流行毒株的疫苗。
流感疫苗通常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医院预防接种门诊或疾控中心指定接种点提供。部分单位或学校会组织集中接种。接种前可通过当地疾控官网或电话查询具体服务时间,部分机构需提前预约。三岁以上人群可选择鼻喷式减毒活疫苗或注射式灭活疫苗。
建议在每年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北方地区以10-11月为最佳接种期,南方可延续至次年2月。疫苗接种后需2-4周产生抗体,保护期约6-8个月。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可优先安排接种,6月龄以上婴幼儿需分两次接种。
我国现有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四价疫苗比三价多覆盖一种乙型流感毒株。疫苗组分每年根据WHO预测更新,2023-2024年度北半球疫苗包含甲型H1N1、H3N2和乙型Victoria系毒株。对鸡蛋过敏者可选用细胞培养或重组蛋白疫苗。
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应暂缓接种,既往接种流感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禁止接种。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重度疾病急性期患者需谨慎评估。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避免接种减毒活疫苗,哺乳期妇女接种后无须停止哺乳。
接种后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部分人群会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反应,通常1-2天自行缓解。极少数可能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建议接种后留观30分钟。若出现持续高热或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
接种疫苗后仍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流感高发期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慢性病患者接种后应继续规律用药。如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即使已接种疫苗也建议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