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到底是怎么回事

关键词: #脾虚
关键词: #脾虚
脾虚可能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久病体虚、先天禀赋不足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治疗、运动疗法、情志调节等方式改善。
长期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会损伤脾胃功能。过食生冷油腻食物阻碍脾阳运化,嗜食辛辣刺激食物则耗伤脾阴。建议定时定量进食,选择小米粥、山药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冰镇饮品。若伴随腹胀腹泻,可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颗粒、香砂六君丸、补中益气合剂等健脾药物。
忧思过度会导致气机郁结,影响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长期焦虑抑郁可能引发食欲减退、大便溏稀等症状。可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疏解情绪,配合玫瑰花、合欢皮等疏肝解郁药材。症状持续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逍遥丸、解郁安神颗粒、舒肝和胃丸等中成药。
体力透支或久坐不动均会削弱脾气。过度劳累耗伤气血,缺乏运动则使脾胃呆滞。建议每日进行八段锦、散步等温和运动,工作时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出现肢体困重时可配合艾灸足三里穴,或遵医嘱选用四君子汤、归脾丸、黄芪建中汤等方剂。
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糖尿病等会导致后天之本受损。这类患者常见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等表现,需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配合健脾疗法。医生可能开具健脾生血颗粒、复方阿胶浆、生脉饮等制剂,同时建议食用红枣、桂圆等药食同源食材。
部分人群因遗传因素存在脾胃功能偏弱,自幼表现为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此类体质需长期养护,婴幼儿可选用婴儿健脾散,成人适宜服用薯蓣丸、资生丸等缓补方剂。日常可适当增加餐次,选择发酵面食、藕粉等低负担食物。
脾虚患者需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伤气。饮食方面宜少食多餐,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推荐南瓜、薏苡仁、扁豆等健脾食材。冬季注意腹部保暖,夏季不过度贪凉。适度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出汗耗气。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长期服用健脾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