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

传统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肌瘤大小及位置等因素综合评估。
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肌瘤体积较大或合并严重症状的患者。该手术通过开腹、腹腔镜或阴式途径切除子宫,可彻底解决肌瘤复发问题。术后可能出现盆腔器官脱垂、更年期提前等并发症,需配合激素替代治疗。术前需评估卵巢功能,必要时可保留卵巢。
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合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通过开腹或腹腔镜技术仅切除肌瘤组织。术后子宫肌层留有瘢痕,妊娠时需密切监测子宫破裂风险。该手术可能无法彻底清除微小肌瘤,存在复发概率。术中需精细缝合肌层以减少出血,术后建议间隔1-2年再考虑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术属于介入治疗,通过阻断肌瘤血供使其萎缩。适用于肌瘤直径5-10厘米且拒绝传统手术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术后可能出现剧烈腹痛、发热等栓塞后综合征,约30%患者需二次手术。该方式可能影响卵巢功能,45岁以上患者慎用。
聚焦超声消融利用超声波精准加热消融肌瘤组织,适合直径3-8厘米的肌壁间肌瘤。治疗无需切口,可保留子宫完整性,但存在肠道损伤等风险。术后3-6个月肌瘤体积可缩小40-60%,症状缓解率约70%。该技术对肌瘤位置和患者体型有严格要求,需术前影像学精准定位。
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术适用于黏膜下肌瘤,通过自然腔道切除肌瘤并止血。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但可能发生子宫穿孔或液体超负荷综合征。该方式对术者操作技术要求较高,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或深肌层浸润者不适用。术后需定期宫腔镜检查以防粘连形成。
术后应保持会阴清洁,2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性生活。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剂,适度运动预防静脉血栓。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复发情况,若出现异常出血或腹痛需及时就诊。合并贫血患者需持续补铁治疗3-6个月,更年期患者可考虑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