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感染的原因是什么
常见性病编辑
医颗葡萄
常见性病编辑
医颗葡萄
梅毒感染通常由梅毒螺旋体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或血液传播引起,主要影响因素有不安全性行为、母婴垂直感染、共用注射器具、职业暴露以及输入污染血液制品等。

梅毒螺旋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包括阴道性交、肛交或口交等无保护性行为。皮肤黏膜破损时接触感染者体液会增加感染概率。早期表现为硬下疳,需使用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或普鲁卡因青霉素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性伴侣需同步筛查。
妊娠期未经治疗的梅毒孕妇可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染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表现为胎儿生长受限、肝脾肿大等。孕期需定期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确诊后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治疗,新生儿出生后需预防性使用青霉素G注射液。
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可能接触含病原体的血液。梅毒螺旋体在血液中可存活数小时,通过破损皮肤黏膜侵入。此类传播可能合并HIV感染,需进行双重检测并规范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治疗。

医务人员处理污染器械或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可能通过针刺伤等途径感染。暴露后应立即冲洗消毒伤口,并在72小时内肌肉注射注射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暴露后预防,同时进行血清学随访监测。
接受未经严格筛查的血液制品可能感染梅毒。目前我国已实施献血前梅毒检测,但窗口期输血仍有风险。输血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皮疹时,需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确诊后使用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

预防梅毒需坚持使用避孕套、避免高危性行为,孕妇应完成产前梅毒筛查。医务人员需严格执行防护操作,静脉吸毒者应使用清洁针具。出现可疑症状或暴露史者应及时就医检测,早期规范治疗可完全治愈。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确保疗效并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