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隔离防护、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肺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

1、抗结核药物治疗

抗结核药物治疗是肺结核的主要治疗方式,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乙胺丁醇片、链霉素注射液等。这些药物需要联合使用,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异烟肼片能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合成,利福平胶囊可阻断细菌RNA合成,吡嗪酰胺片在酸性环境中杀菌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大咯血、厚壁空洞等情况的肺结核患者。常见术式包括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空洞引流术等。肺叶切除术适用于局限于一叶的结核病灶,全肺切除术用于广泛病变。手术前需控制结核活动期,术后仍需继续抗结核治疗。手术治疗可能存在出血、感染、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风险。

3、营养支持

肺结核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需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每公斤体重1.5-2克,可食用鸡蛋、牛奶、瘦肉、鱼类等优质蛋白。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有助于黏膜修复和免疫力提升,应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少量多餐有助于消化吸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严重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4、隔离防护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需进行呼吸道隔离,避免传染他人。患者应单独居住,保持房间通风良好,每日紫外线消毒。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痰液需消毒处理。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X线检查。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时需佩戴N95口罩,做好手卫生。隔离期一般为痰菌转阴后2-3周。

5、定期复查

肺结核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痰涂片、痰培养、胸部影像学等检查。治疗2个月末应进行痰菌检查评估疗效,全程治疗需6-9个月。治愈标准为症状消失、痰菌持续阴性、病灶稳定。治愈后仍需随访2年,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第二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复发多发生在治愈后1-2年内,表现为再次出现结核中毒症状和痰菌阳性。

肺结核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家庭成员应了解结核病防治知识,帮助患者坚持完成全程治疗。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治愈后仍需注意营养均衡,定期体检,预防复发。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