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如何诊断肠梗阻疾病
肛肠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肛肠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肠梗阻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临床诊断肠梗阻需结合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典型症状,以及腹部X线平片、CT扫描等影像学特征。

病史采集是诊断肠梗阻的首要步骤,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腹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呕吐物的性状,排便排气情况,既往腹部手术史或疝气病史。体格检查重点观察腹部膨隆程度、肠型及蠕动波,触诊判断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听诊肠鸣音亢进或减弱。影像学检查中,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肠管扩张、气液平面等典型征象,CT扫描能更精准定位梗阻部位并判断病因,如肿瘤、肠粘连或肠扭转。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用于评估脱水、感染及内环境紊乱程度。部分患者需行消化道造影或内镜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肠梗阻确诊后应禁食并胃肠减压,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单纯性肠梗阻可尝试保守治疗,若出现绞窄性梗阻征象如持续腹痛、发热、血便或休克,需紧急手术解除梗阻。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腹部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出现持续腹痛伴呕吐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