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的中医治疗
肛肠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肛肠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急性肠炎可通过中药汤剂、针灸、推拿、艾灸、饮食调理等方式治疗。急性肠炎通常由外感湿热、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情志失调、寒湿内侵等原因引起。

葛根芩连汤适用于湿热型急性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等症状。藿香正气散适用于寒湿型急性肠炎,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清稀、脘腹胀满等。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胃虚弱型患者,可改善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状。中药治疗需由中医师辨证施治,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方剂组成。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食物,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针灸取穴以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位为主,配合内关、公孙等穴位调节胃肠功能。对于湿热型可加用曲池、合谷等穴位清热利湿。寒湿型可配合艾灸神阙、关元等穴位温中散寒。针灸治疗每日1次,5-7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孕妇及有出血倾向者慎用针灸治疗。
推拿手法以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等为主,可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对于儿童患者可采用捏脊疗法调节脾胃功能。推拿治疗每次20-30分钟,力度应轻柔缓和。推拿后可配合热敷腹部增强疗效。急性发作期应避免剧烈按摩,以免加重肠道炎症。推拿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不可自行随意施力。

艾灸适用于寒湿型及脾胃虚弱型急性肠炎,常用穴位包括神阙、中脘、足三里等。艾条灸每穴5-10分钟,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隔姜灸可增强温中散寒效果,适用于腹痛明显者。艾灸治疗每日1次,3-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应避免吹风受凉,灸后适量饮用温开水。皮肤破损、发热患者及孕妇禁用艾灸。
急性期宜进食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缓解期可逐渐过渡到稀粥、面条等半流质饮食。可适量食用山药、莲子、芡实等健脾益胃食材。忌食生冷瓜果、油腻辛辣及不易消化食物。可饮用焦山楂水、炒米茶等帮助消化。饮食应少量多餐,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急性肠炎患者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腹部温暖,可用热水袋热敷缓解腹痛。腹泻严重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发热、血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进食不洁食物。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