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肺结核可通过接种疫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传染源、定期体检等方式实现。肺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1、接种疫苗

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的有效手段,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完成接种。该疫苗可显著降低儿童重症结核病及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概率。未接种的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尤其是医务人员等高危人群,可考虑补种。接种后局部可能出现红肿或溃疡,属于正常免疫反应。

2、保持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使用后密封丢弃并洗手。室内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可降低飞沫中的结核菌浓度。避免随地吐痰,痰液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与可疑患者共处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保持1米以上距离。

3、增强免疫力

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搭配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A/C/D。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保持7-8小时规律睡眠,避免长期熬夜。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HIV感染者应坚持抗病毒治疗。

4、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减少在密闭拥挤场所的停留时间。接触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后,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筛查。家庭成员确诊后,其他成员需接受6-9个月预防性用药,如异烟肼片或利福平胶囊。

5、定期体检

高危人群每6-12个月进行胸部X线检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咳嗽、低热、盗汗症状时立即就诊。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需进一步做痰涂片检查和痰培养。医务人员、矽肺患者等职业暴露人群应建立健康监测档案。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牛奶、菌菇等富含钙和硒的食物。工作环境粉尘较多时应做好职业防护,吸烟者应尽早戒烟。出现疑似症状时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排查,确诊患者须完成6-8个月规范治疗。密切接触者应按要求接受预防性干预,共同阻断传播链。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