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吐了怎么办?

胃肠炎呕吐可通过禁食补液、调整饮食、热敷腹部、服用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
呕吐后需暂停进食4-6小时,避免刺激胃肠黏膜。每10分钟少量饮用温盐水或口服补液盐Ⅲ,每次5-10毫升,防止脱水。儿童可选用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用40℃以下温水冲泡。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静脉补液。
症状缓解后从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馒头、面条等低纤维饮食。避免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婴幼儿可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需将奶粉稀释至1/2浓度。每日分6-8次少量进食,单次进食量不超过100毫升。
用40℃左右热水袋裹毛巾敷于上腹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热敷可缓解胃肠痉挛,但禁用于阑尾炎等急腹症患者。儿童热敷时家长需全程监护,避免烫伤。配合顺时针按摩脐周,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
细菌性胃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等。呕吐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多潘立酮片,但不可与抗胆碱药同服。儿童用药需选择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消旋卡多曲颗粒等儿童剂型,禁用止吐药物。
若呕吐物带血、呈咖啡渣样,或伴随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症状,需急诊处理。老年人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休克表现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就医时携带呕吐物样本或拍摄照片,便于医生判断出血部位及程度。
胃肠炎恢复期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餐具消毒,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外出就餐选择卫生达标餐厅,海鲜类食物需彻底加热。长期反复呕吐者需进行胃镜或碳13呼气试验,排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日常可补充复合维生素B族,帮助修复胃肠黏膜。症状完全消失3天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避免饮酒及高脂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