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的原因和治疗

稀释通常指血液稀释或体液浓度降低,可能由水分摄入过多、肾脏疾病、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水、治疗原发病等方式改善。
水分摄入过量是稀释的常见原因,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或输液会导致血液中电解质浓度下降,表现为头晕乏力。这种情况无须特殊治疗,减少饮水量后通常可自行恢复。肾脏功能异常时无法有效调节体液平衡,慢性肾病或尿崩症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低钠血症,需通过限水、利尿剂或抗利尿激素替代治疗。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缺乏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发稀释性低钠,需补充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粉。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干扰肾脏浓缩功能,调整用药方案可缓解。心力衰竭患者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需限制每日饮水量在1000-1500毫升并配合强心治疗。
日常需监测体重变化,避免短时间内摄入超过2000毫升液体。出现恶心呕吐或意识模糊时应立即就医,严重低钠血症需静脉补充高渗盐水。长期存在稀释问题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和心功能,饮食注意均衡摄入蛋白质与电解质,限制加工食品摄入以减少水分潴留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