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后养生保健需要闯过哪几关

四季养生编辑 健康陪伴者
216次浏览

关键词: #养生 #保健

处暑过后养生保健需重点关注防燥润肺健脾祛湿、早睡早起、适度运动、调节情绪五方面。此时气候由湿热转为干燥,昼夜温差增大,人体易出现秋燥伤肺、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

一、防燥润肺

处暑后空气湿度下降,易引发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等肺燥症状。可每日饮用百合银耳羹或雪梨罗汉果茶,避免辛辣烧烤食物。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需加强室内加湿,外出佩戴口罩防护。若出现持续干咳伴胸痛,可能提示支气管炎或肺炎,需及时就医。

二、健脾祛湿

夏季积滞的湿气易在此时困阻脾胃,表现为食欲不振、大便黏腻。建议用山药莲子粥调理,配合陈皮普洱茶助消化。湿热体质者应减少肥甘厚味,适当食用薏仁茯苓等利湿食材。反复腹胀腹泻需排查慢性胃炎或肠易激综合征。

三、早睡早起

人体需顺应自然阳气收敛规律,建议22点前入睡,6-7点起床。睡眠不足会降低免疫力,增加感冒风险。失眠者可尝试涌泉穴按摩或酸枣仁汤调理。长期失眠伴心悸需警惕神经衰弱或甲状腺功能异常。

四、适度运动

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微汗即可避免阳气耗散。运动时间宜在日出后或傍晚,避开正午高温。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散步为主。运动后关节持续疼痛需排除风湿性关节炎。

五、调节情绪

秋日萧瑟易引发悲秋情绪,可通过园艺、书法等静心活动疏解。每日正念冥想10分钟有助于缓解焦虑。长期情绪低落伴失眠食欲减退,需排查抑郁症可能。

处暑养生需注意饮食有节,推荐早餐食用小米南瓜粥搭配蒸山药,午餐选择清蒸鱼与百合炒西芹,晚餐宜少量多餐。保持每日6000步左右的活动量,睡前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自行服用滋补类药物。特殊体质或慢性病患者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节气调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