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发生时身体会有哪些表现?小便异常表明肾脏出现了哪些问题

肾衰竭发生时身体可能出现尿量减少、水肿、乏力、食欲减退、皮肤瘙痒等表现。小便异常如泡沫尿、血尿、夜尿增多等通常提示肾脏滤过功能受损、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或泌尿系统炎症等问题。
肾衰竭早期可能出现夜尿增多,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少尿或无尿。这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直接相关,当滤过率低于正常值较多时,尿液生成减少。急性肾损伤患者可能出现突发尿量减少,慢性肾病患者尿量变化往往呈渐进性。尿量异常需结合尿常规检查判断肾功能状态。
肾性水肿多从眼睑和下肢开始,晨起眼睑浮肿明显,活动后下肢水肿加重。这是由于肾脏排水排钠能力下降导致水钠潴留,同时血浆白蛋白减少使胶体渗透压降低。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水肿甚至胸腔积液、腹水,提示肾功能已严重受损。
肾衰竭患者常伴随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与尿毒症毒素蓄积、电解质紊乱、肾性贫血等因素有关。皮肤瘙痒是慢性肾衰竭的典型表现,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皮肤钙盐沉积相关。
尿液中出现持久不散的细小泡沫,可能提示蛋白尿。肾小球基底膜损伤会使大量蛋白质漏出至尿液中,常见于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需通过尿蛋白定量检测明确严重程度,24小时尿蛋白超过一定量即提示肾脏病变。
肉眼可见的洗肉水样尿或镜下血尿,可能源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或肿瘤。肾小球源性血尿通常无痛感,尿中红细胞形态多变形;而非肾小球性血尿常伴尿频尿急,红细胞形态正常。血尿合并蛋白尿时需高度警惕肾实质病变。
发现小便异常或疑似肾衰竭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肾脏超声。日常生活中需控制血压血糖,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每日饮水量保持在合理范围。慢性肾病患者应限制高蛋白高磷饮食,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变化。出现明显水肿或尿量骤减时须立即就医,急性肾衰竭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