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4大因素引发腱鞘炎 腱鞘炎是怎么引起的

关键词: #腱鞘炎
关键词: #腱鞘炎
腱鞘炎可能由重复性动作、外伤、感染、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腱鞘炎可通过休息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封闭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长期重复手腕或手指活动容易导致肌腱与腱鞘过度摩擦。职业性因素如打字员、钢琴师等需频繁使用手部的人群更易发生。日常应避免持续用力动作,每小时休息5分钟并做伸展运动。急性期可使用护具限制关节活动,配合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直接暴力撞击或扭伤可能造成腱鞘急性损伤。常见于运动时手掌撑地、重物砸伤等意外情况。早期需冰敷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用温热疗法。若伴随皮肤破损需消毒包扎,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胶囊预防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通过伤口侵入可引发感染性腱鞘炎。患者可能出现红肿热痛伴发热等全身症状。确诊需进行细菌培养,常用注射用青霉素钠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控制炎症。严重化脓性感染需手术切开引流。
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可能继发腱鞘病变。类风湿患者多伴有晨僵和对称性关节肿胀,需长期服用甲氨蝶呤片控制病情。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易导致肌腱变性,需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先天性腱鞘狭窄或肌腱走行异常会增加机械摩擦概率。儿童拇长屈肌腱鞘炎多与此相关,表现为拇指屈曲障碍。轻度可通过按摩缓解,严重者需行腱鞘切开术。术后需进行三个月手指功能训练。
预防腱鞘炎需注意劳逸结合,工作期间每小时活动手腕关节,居家可用40℃温水浸泡双手15分钟。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类风湿患者需规范用药。出现持续疼痛或弹响指症状时,应及时至骨科或手外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日常可练习握力球锻炼手部肌群,但急性发作期禁止用力抓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