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该如何治疗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心科普
116次浏览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术、植入心脏起搏器、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遗传因素、甲状腺功能异常、药物副作用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

1、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吸烟饮酒,减少咖啡因摄入,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改善功能性心律失常。每日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监测血压血糖,高钾血症患者应限制香蕉、菠菜等高钾食物摄入。

2、药物治疗

盐酸美西律片适用于室性早搏,通过抑制心肌细胞钠离子通道减缓传导速度。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窦性心动过速。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用于房颤复律,但需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肺纤维化等不良反应。普罗帕酮片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效,禁用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减慢房室传导,适用于快速房颤伴心功能不全者。

3、导管消融术

通过股静脉插入电极导管,利用射频能量破坏异常传导通路,适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典型房扑等类型。术前需进行电生理检查明确病灶位置,术后卧床12小时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情况。该方法对预激综合征治愈率超过90%,但存在心脏穿孔、房室传导阻滞等手术风险。

4、心脏起搏器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适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通过电极发放电脉冲维持正常心率。单腔起搏器适用于持续性窦缓,双腔起搏器更符合生理性房室顺序收缩。术后需避免强磁场环境,定期程控检查电池电量,平均使用寿命8-12年。

5、外科手术

迷宫手术通过心房切口形成瘢痕阻断异常电传导,主要治疗药物难治性房颤。左心耳切除术可降低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常与瓣膜手术同期进行。术后需长期抗凝治疗,监测INR值维持在2-3之间。该术式创伤较大,通常在其他治疗无效时考虑。

心律失常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注意低盐低脂,适量补充镁元素丰富的坚果和深绿色蔬菜。每日监测脉搏并记录不适症状,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卡片。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引发体位性低血压,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遵医嘱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出现持续胸痛或意识丧失需立即就医。合并基础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