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律失常的诱因是什么?

儿童心律失常可能由遗传因素、感染、电解质紊乱、先天性心脏病、药物作用等原因引起。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可通过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超声等方式诊断。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部分心律失常与基因突变有关,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这类患儿可能有家族史,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心悸或晕厥。确诊需进行基因检测,治疗包括避免剧烈运动、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片,严重时需植入心脏起搏器。家长需定期带孩子复查心电图。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心律失常的常见诱因,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后可损伤心肌细胞。患儿除心律失常外,常伴有发热、咳嗽等前驱症状。治疗需卧床休息,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辅酶Q10胶囊等营养心肌药物,重症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家长需观察孩子有无气促、面色苍白等表现。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电解质异常可导致心肌电活动紊乱。常见于腹泻、呕吐或饮食不均衡的儿童,可能伴随肌无力、腹胀等症状。轻度可通过口服氯化钾缓释片纠正,严重者需静脉补液。家长应注意给孩子补充含钾丰富的香蕉、橙子等食物,避免大量出汗后未及时补液。
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先心病患儿易并发心律失常,因心脏结构异常影响传导系统。这类儿童多有出生后发绀、喂养困难史,心脏听诊可闻及杂音。需通过手术矫正畸形,术前可使用盐酸胺碘酮片控制心律失常。家长应避免让孩子剧烈哭闹,定期随访心脏超声。
某些止咳药含麻黄碱成分,抗生素如红霉素肠溶片,抗抑郁药等可能延长QT间期诱发心律失常。表现为用药后出现心慌、头晕,停药后多可缓解。家长应避免自行给孩子用药,必须用药时需告知医生孩子的既往心律失常史,必要时进行心电图监测。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保证孩子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含镁的坚果和含钾的蔬菜水果。避免摄入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可乐、奶茶等。记录孩子的心率、脉搏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遵医嘱定期复查,不要擅自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对于先心病患儿,需严格预防呼吸道感染,疫苗接种前应咨询心内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