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出血怎么办?

泌尿外科编辑 医心科普
190次浏览

关键词: #尿道 #出血

尿道出血可通过止血处理、抗感染治疗、解除梗阻、手术干预、生活调整等方式治疗。尿道出血通常由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泌尿系统肿瘤、外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止血处理

尿道出血量较大时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轻度出血可通过压迫会阴部或冰敷缓解,严重出血需使用止血纱布填塞尿道口。若出血伴随休克症状,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输注血浆或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止血后需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变化。

2、抗感染治疗

由尿路感染引起的血尿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时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支原体感染建议使用阿奇霉素胶囊。治疗期间需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感染控制后血尿症状通常可逐渐缓解。

3、解除梗阻

尿路结石导致的尿道出血需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较小结石可服用排石颗粒配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扩张输尿管。梗阻解除后血尿会明显减轻,但需持续观察是否出现肾绞痛或发热等并发症。术后建议低钙饮食预防结石复发。

4、手术干预

泌尿系统肿瘤引起的持续性血尿需进行膀胱镜或输尿管镜检查,确诊后可能需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前列腺增生患者可考虑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术后需定期进行尿常规和膀胱灌注化疗,监测肿瘤复发迹象。

5、生活调整

非病理性血尿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减少骑行等会阴部受压活动。每日饮水保持尿液呈淡黄色,限制浓茶咖啡摄入。可适当补充维生素K帮助凝血,如进食菠菜、西兰花等深绿色蔬菜。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出现尿道出血时应记录血尿出现的时间段、是否伴随尿痛发热等症状。建议穿着棉质透气内裤,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会阴部。急性期避免性生活,康复后定期进行尿常规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若血尿反复发作或出现血块,需及时复查膀胱镜排除恶性病变。日常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发现异常尽早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