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病理变化有那些

心律失常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心脏传导系统障碍、心肌结构改变、自主神经调节失衡以及电解质紊乱等。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改变或离子通道功能障碍可导致心律失常。钠通道功能增强可能引起早搏,钾通道功能减弱可能导致复极延迟。钙通道异常可能触发后除极。这些变化可能由基因突变、缺血缺氧或药物毒性引起,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或晕厥。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必要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盐酸普罗帕酮片或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窦房结起搏功能减退或房室传导阻滞可导致心动过缓或停搏。希氏束及浦肯野纤维传导异常可能引发束支传导阻滞。这些变化常见于心肌炎、退行性变或手术损伤,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黑朦或阿斯综合征。需根据病情选择阿托品注射液、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或植入永久起搏器。
心肌纤维化、瘢痕形成或心室扩张可破坏电传导的解剖基础。心肌梗死后的坏死区域可能成为折返环通路,肥厚型心肌病的心肌排列紊乱易致室性心律失常。这类患者常有心绞痛、呼吸困难症状,治疗包括血运重建、导管消融或服用盐酸索他洛尔片等药物。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缩短不应期增加自律性,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能抑制窦房结功能。这种失衡见于情绪应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阵发性房颤、窦性心动过速等。可尝试β受体阻滞剂如富马酸比索洛尔片,配合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干预。
血钾异常直接影响心肌细胞静息电位,低钾血症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高钾血症可导致传导阻滞。镁离子缺乏可能加重洋地黄毒性,钙离子失衡影响动作电位平台期。常见于肾功能不全、利尿剂使用不当或消化液丢失,需静脉补充电解质并使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等药物纠正。
心律失常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监测脉搏变化。肥胖者需控制体重,高血压患者严格管理血压。突发严重心悸或晕厥须立即就医,长期服药者定期复查心电图和电解质。合并冠心病或心衰者需同时进行基础疾病治疗,避免自行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