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缺乏症治疗原则

关键词: #缺乏
关键词: #缺乏
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生长激素替代治疗、病因治疗、营养支持、运动干预和定期监测。生长激素缺乏症通常由垂体功能异常、遗传因素、颅脑损伤等原因引起,需根据患者年龄、病因及合并症制定个体化方案。
重组人生长激素是核心治疗手段,需通过皮下注射给药。治疗前需排除骨骺闭合、活动性肿瘤等禁忌证,用药期间需监测血糖、甲状腺功能及脊柱侧弯风险。常见剂型包括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冻干粉针剂、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等。
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需针对原发病干预,如垂体瘤患者需手术或放疗,颅咽管瘤术后需激素替代。特发性病例需排除基因缺陷,GHRHR基因突变者需终身替代。合并多种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时,需优先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
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达到每公斤体重1.5-2克,增加锌、维生素D等营养素。避免高糖饮食以预防胰岛素抵抗,建议采用分餐制补充乳清蛋白粉、酪蛋白等易吸收蛋白。严重营养不良者需肠内营养支持。
纵向运动如跳绳、篮球等可刺激生长板,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抗阻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负重过大。运动前后需监测心率,合并心脏病者需定制低强度方案。睡前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以保证生长激素分泌高峰。
每3个月测量身高体重增速,每年检测骨龄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青春期患者需同步评估性发育状况,治疗期间每半年进行脊柱X线筛查。成人患者需持续监测体脂率、骨密度等代谢指标,必要时过渡至成人剂量。
治疗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夜间保证深度睡眠以促进内源性生长激素分泌。饮食注意钙磷平衡,每日补充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影响生长的药物,接种疫苗前需咨询医生调整剂量。建议建立生长曲线图记录每月变化,定期复查垂体MRI评估病因进展。合并心理障碍者需同步进行行为干预,家长应参与治疗全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