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婴儿的症状和治疗

耳鼻喉科编辑 医颗葡萄
129次浏览

关键词: #中耳炎 #婴儿

婴儿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部疼痛、哭闹不安、发热、抓挠耳朵及听力下降,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局部滴耳液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免疫缺陷或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

1.耳部疼痛

婴儿可能因耳内压力增高出现持续钝痛或刺痛,表现为频繁摇头、拒奶、睡眠中惊醒。急性细菌性中耳炎多与肺炎链球菌感染相关,可伴随鼓膜充血。治疗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配合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缓解疼痛。家长需避免让婴儿平躺喂奶以防乳汁逆流。

2.发热反应

约半数患儿会出现38-39℃中低热,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引发40℃以上高热。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常见此类症状,可能伴有畏寒或抽搐。头孢克洛颗粒联合物理降温是常规处理方案,家长需每4小时监测体温并保持室内通风。

3.耳道渗液

鼓膜穿孔后可见黄色脓性分泌物,干燥后形成痂皮。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分泌物呈黄绿色。需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抗菌,配合生理盐水清洗外耳道。家长应使用无菌棉签轻柔清理,避免深入耳道造成二次损伤。

4.听力障碍

积液导致传导性耳聋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持续3个月以上,需行声导抗测试评估。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可促进黏液排出,严重者需鼓膜置管术。家长日常应避免环境噪音刺激,多进行面对面语言交流。

5.平衡失调

内耳受累时可出现坐立不稳、呕吐等前庭症状。多见于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迷路炎,需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控制炎症。家长需做好床边防护,避免婴儿跌倒碰撞,哺乳后保持竖抱姿势20分钟。

日常护理需保持鼻腔通畅,哺乳时抬高婴儿头部30度,避免二手烟暴露。急性期每2日复查耳内镜,慢性期每月进行听力筛查。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辅食添加阶段应优先选择胡萝卜泥、南瓜泥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发现婴儿持续挠耳或异常哭闹时,家长应及时带其至耳鼻喉科就诊,延误治疗可能造成鼓室硬化或语言发育迟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