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过缓怎么造成的

心率过缓可能由窦房结功能减退、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心率过缓可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药物调整、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方式治疗。
窦房结功能减退可能与年龄增长、心肌纤维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率持续低于60次/分,伴随晕厥或黑蒙。治疗需评估心脏传导功能,严重时需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可遵医嘱使用心宝丸、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辅助改善症状。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片)、地高辛片等药物过量可能抑制心脏自律性,导致心率低于50次/分,伴随嗜睡或低血压。发现药物相关性心动过缓应立即就医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使用阿托品注射液临时提升心率。
严重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可能干扰心肌电活动,引发心率降至40-50次/分,伴随肌无力或心律失常。需通过静脉补钾或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纠正电解质失衡,同时监测血钾浓度变化。
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窦房结供血不足时,可能出现间歇性心率过缓,伴随心绞痛或气促。需行冠脉造影明确血管病变程度,可选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改善心肌灌注,严重者需支架植入。
甲状腺激素缺乏会降低心肌代谢活性,引发心率50次/分以下,伴随怕冷或体重增加。需检测甲状腺功能,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心率随激素水平恢复逐渐改善。
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体位改变,防止晕厥跌倒。注意监测晨起静息心率,若持续低于40次/分或伴随意识障碍需紧急就医。饮食保证适量碘摄入,限制高脂肪食物以维护心血管健康,避免使用含麻黄碱的感冒药以免加重心动过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