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激素的六个项目怎么看?

儿童性激素六项检查通常包括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睾酮、雌二醇和孕酮,需结合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参考值综合评估。
促卵泡激素由垂体前叶分泌,促进卵泡发育或精子生成。儿童期数值偏低属于正常现象,若青春期前异常升高可能提示性早熟或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家长需关注儿童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如女孩乳房增大或男孩睾丸增大等表现。
促黄体生成素与促卵泡激素协同调节性腺功能。在青春期启动时可能出现夜间脉冲式分泌增高,但8岁以下儿童持续升高需警惕中枢性性早熟。建议家长定期记录儿童生长速度,每年身高增长超过6厘米时需复查。
泌乳素升高可能由垂体微腺瘤、药物影响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儿童出现溢乳、头痛或视力改变时需重点排查,但轻微升高也可能与应激反应有关。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安静状态30分钟后再采血。
男孩睾酮水平在青春期显著上升,女孩维持低水平。阴毛早现伴睾酮升高可能提示肾上腺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家长发现儿童体毛增多、声音变粗或痤疮明显时,应完善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查。
女孩雌二醇升高与卵巢发育相关,男孩升高可能提示睾丸或肾上腺肿瘤。乳房早发育但雌二醇正常时,多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建议家长每月测量乳房硬结直径,超过2厘米或进展迅速需就医。
儿童期孕酮通常维持在较低水平,显著升高需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或黄体瘤。伴有皮肤色素沉着、高血压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测17-羟孕酮等肾上腺激素指标。
儿童性激素检测需在专业儿科内分泌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单一指标异常造成过度焦虑。日常应注意保证均衡营养,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接触含雌激素的护肤品或塑料制品。建议每半年测量一次身高体重,绘制生长曲线图,发现异常增速及时复诊。检查前三天应避免剧烈运动,采血时间最好固定在上午8-1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