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什么引起的疾病

眼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909次浏览

关键词: #红眼病 #疾病

红眼病通常是指急性结膜炎,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急性结膜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间接接触污染物、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公共场所传播等。

1、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是红眼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当健康人群用手触摸患者眼睛或眼周分泌物后,再触碰自身眼部,可能导致病原体侵入结膜。患者揉眼后接触门把手、手机等物品也会留下传染源。急性期患者眼部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体,接触后12-48小时可能出现眼睑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治疗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抗感染药物。

2、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毛巾、枕头、化妆品等物品可导致间接传播。腺病毒在物体表面可保持传染性达30天,当健康人群接触污染物后再揉眼就可能感染。游泳池、公共浴室等潮湿环境更易造成病原体存活和传播。患者使用过的眼影刷、隐形眼镜盒等个人物品需严格消毒。出现异物感、畏光症状时可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缓解炎症。

3、母婴垂直传播

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可能感染淋球菌或衣原体,导致新生儿结膜炎。这类病原体可引起眼睑严重肿胀、脓性分泌物,需使用红霉素眼膏预防。孕妇产前筛查和治疗生殖道感染可降低传播概率。婴儿出生后出现持续流泪、眼睑粘连等症状时,应及时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

4、医源性传播

眼科检查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医源性传播。使用污染的眼压计、裂隙灯等设备检查时,病原体可通过器械接触结膜造成感染。诊疗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手卫生,器械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出现眼痛、视物模糊等严重症状时,可使用氟米龙滴眼液控制炎症反应。

5、公共场所传播

人群密集场所如学校、幼儿园容易发生红眼病聚集性传播。腺病毒通过飞沫或气溶胶扩散,可在教室、游泳池等封闭空间快速传播。患者打喷嚏或咳嗽时产生的飞沫可能携带病原体。集体生活中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共用洗脸用具。出现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时可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减轻症状。

预防红眼病需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用手揉搓眼睛,不与患者共用毛巾、枕头等个人物品。出现眼部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感染药物。患者使用过的物品需用沸水烫洗或酒精消毒,患病期间应避免前往公共场所。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定期更换床单被罩,可有效降低传播风险。儿童患者应暂时隔离,待症状完全消失后再返校。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