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骨性关节病

腰椎退行性骨性关节病是由于腰椎长期磨损、退变引发的关节炎性病变,患者通常会感到腰痛、僵硬以及活动受限。其主要原因包括年龄增长、遗传因素、姿势不良和长期负重等。
腰椎退行性骨性关节病的发病机制是椎间盘水分流失、软骨磨损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骨刺增生,从而导致了正常关节结构改变和功能异常。其中,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软骨质量或关节耐受性,使一些人更容易罹患此病;环境因素包括长期不良姿势、过度体力劳动或运动刺激以及反复腰椎受伤;生理因素方面,老龄化使肌肉韧带支持力下降,椎间盘和软骨的修复能力减弱,而骨密度下降也会促发病变。相关疾病如肥胖、糖尿病、更年期激素水平变化等都会增加腰椎退行性改变的风险。
治疗包括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保守疗法是首选,常见有三种方式:①药物缓解疼痛,如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关节软骨保护剂以及在医生指导下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②物理治疗增强腰椎稳定性,包括热敷、红外线照射、腰背肌功能训练;③佩戴支具如医用护腰帮助分担负荷。如果此类方法无效或疾病严重导致神经压迫症状,需考虑手术治疗,常用手术包括:①椎间盘切除手术以改善坐骨神经痛;②椎体间融合术稳定受累关节;③椎管减压术缓解神经压迫症状。
日常预防与护理对缓解症状和延缓病变发展非常重要。建议适量运动以增强腰背肌力量,如游泳、快步走、普拉提等;保持身体健康体重减轻腰椎负担,并避免久坐或搬抬过重物品;养成正确的姿势习惯,坐姿需腰背挺直并借助靠垫支撑腰部;饮食中补充含钙、维生素D和胶原蛋白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和大豆制品,加强骨骼营养。定期健康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病理性变化,从而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手段。若出现严重疼痛、麻木或运动障碍,应及时就医进行疾病评估与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