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哪四种

妇产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10次浏览

关键词: #产后出血 #产后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治疗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药物促进子宫收缩、手术清除残留胎盘、缝合修复产道损伤或补充凝血因子。产后出血是分娩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的严重并发症,需及时识别和处理。

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70%。分娩后子宫肌肉未能有效收缩,导致血管无法闭合而持续出血。处理方法包括按摩子宫、使用缩宫素类药物如麦角新碱、前列腺素等促进子宫收缩。严重时需行子宫动脉栓塞或子宫切除术。

2.胎盘因素包括胎盘滞留、胎盘植入和胎盘早剥等。胎盘未能及时完全娩出或异常附着于子宫壁,可导致持续出血。治疗需在麻醉下人工剥离胎盘,必要时行刮宫术。对于胎盘植入严重者,可能需行子宫切除术。

3.产道损伤包括宫颈裂伤、阴道壁裂伤和会阴裂伤等。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可能造成组织撕裂,导致出血。处理需及时缝合修复损伤部位,严重者需行手术修复。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胎儿体重、适当会阴切开等。

4.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是先天性疾病如血友病,或获得性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羊水栓塞等引起。血液无法正常凝固导致持续出血。治疗需补充凝血因子、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同时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控制血压、抗过敏等。

产后出血是危及产妇生命的急症,需高度警惕。产妇及家属应了解相关症状,如阴道出血量多、头晕、心慌等,及时就医。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做好应急预案。预防措施包括产前检查评估风险、控制孕期体重、选择合适分娩方式等。通过综合管理,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保障母婴安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