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冬季易发哪三类骨折

老年人冬季易发髋部骨折、腕部骨折和脊椎压缩性骨折,主要与骨质疏松、地面湿滑和保暖不足有关。预防需加强补钙、改善居家防滑、穿戴护具。
1.髋部骨折
髋部骨折常见于股骨颈或转子间,跌倒时髋关节直接着地是主因。冬季路面结冰、穿鞋防滑性差增加风险。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低,轻微外力即可断裂。治疗需根据情况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适合高龄患者,内固定钢板适用于骨质较好者,保守治疗需卧床8-12周配合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每日补充800IU维生素D+1200mg钙,太极拳锻炼可增强下肢力量。
2.腕部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占冬季老人骨折35%,跌倒时手掌撑地导致。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下降加速骨流失是关键诱因。石膏固定需4-6周,严重移位需克氏针内固定,新型可吸收骨钉适合糖尿病患者。居家可进行握力球训练,饮食增加豆腐、芝麻酱等富钙食物,浴室铺防滑垫能降低风险。
3.脊椎压缩性骨折
冬季日照减少导致维生素D合成不足,脊椎椎体在咳嗽、搬重物时可能塌陷。微创椎体成形术注射骨水泥见效快,支具保护需佩戴3个月,脉冲电磁场治疗可促进骨愈合。建议上午10点晒太阳20分钟,床垫选择中等硬度,提重物时保持背部挺直。
老年人冬季骨折预防重于治疗,骨密度检测应每年进行。子女需为父母准备防滑鞋具,家中安装扶手,雨雪天气避免外出。出现骨折立即制动并呼叫急救,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肺炎、褥疮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