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中医怎么治呢
黄疸中医治疗主要有清热利湿、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健脾益气、温阳化湿等方法。黄疸多由湿热蕴结、肝胆郁滞、气血瘀阻、脾虚湿困、寒湿内阻等原因引起,需根据证型辨证施治。
一、清热利湿
适用于湿热型黄疸,表现为身目发黄如橘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常用茵陈蒿汤加减,含茵陈、栀子、大黄等药物。茵陈五苓散亦可选用,含茵陈、茯苓、泽泻等成分。治疗期间需忌食辛辣油腻,保持二便通畅。湿热黄疸多因外感湿热或饮食不节导致脾胃运化失常。
二、疏肝解郁
针对肝胆气滞型黄疸,可见胁肋胀痛、情志抑郁、脉弦等症状。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含柴胡、香附、陈皮等药材。逍遥散适用于肝郁脾虚者,含当归、白芍、白术等成分。此类患者应调节情绪,避免恼怒抑郁。肝胆郁滞多因情志不畅或外邪侵袭导致疏泄失常。
三、活血化瘀
适用于瘀血阻络型黄疸,表现为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有瘀斑。血府逐瘀汤含桃仁、红花、当归等活血药材。膈下逐瘀汤亦可选用,含五灵脂、川芎等成分。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此证型常见于久病入络或外伤导致的脉络瘀阻。
四、健脾益气
针对脾虚湿困型黄疸,可见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参苓白术散含人参、茯苓、白术等健脾成分。六君子汤适用于气虚明显者,含党参、白术、半夏等药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脾虚多因久病体弱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运化功能。
五、温阳化湿
用于寒湿型黄疸,表现为黄色晦暗如烟熏、畏寒肢冷。茵陈术附汤含茵陈、附子、干姜等温阳药物。实脾散亦可选用,含厚朴、草果等成分。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此证型多因脾肾阳虚或久居寒湿之地导致湿从寒化。
中医治疗黄疸需严格辨证分型,不同证型用药差异显著。日常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急性黄疸或病情加重时应及时就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观察黄疸消退情况。
相关推荐
03:07
03:03
03:00
01:36
0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