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心力衰竭可分为急性与慢性,按受累部位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1、病因机制
心力衰竭常见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长期高血压导致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引发心肌细胞坏死,心脏瓣膜病变影响血流动力学,这些因素均可造成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病毒感染、酒精滥用等也可能损伤心肌细胞。
2、病理生理
心力衰竭时心脏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代偿,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心肌收缩力,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导致水钠潴留。长期代偿机制反而加重心脏负荷,形成恶性循环。心室重构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凋亡及间质纤维化,进一步损害心功能。
3、临床表现
左心衰竭以肺循环淤血为主,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右心衰竭表现为体循环淤血,可见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全心衰竭兼具左右心衰竭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源性休克。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是评估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准。

4、诊断评估
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B型利钠肽检测有助于鉴别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左室射血分数是重要指标。心电图、胸部X线、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可明确病因。
5、治疗原则
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改善症状和延缓进展。常用药物有利尿剂如呋塞米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或心脏移植。限盐、控制液体摄入、适度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也很重要。

心力衰竭患者需定期监测体重变化,避免感染诱发急性加重。饮食应低盐低脂,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出现气促加重、水肿明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长期管理需要医患配合,通过药物优化和生活方式改善来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推荐
01:56
02:10
02:10
02:25
0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