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得了肝内钙化灶怎么治疗

59014次浏览

通常情况下,得了肝内钙化灶,患者可采用饮食调理、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调理:肝内钙化灶可能是寄生虫感染、创伤等因素引起的,患者需及时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需要以清淡饮食为主。

2.一般治疗:肝内钙化灶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发热、恶心等症状,患者需要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刺激患处,加重患者的症状。

3.药物治疗:另外患者还可以遵医嘱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以上相对常见的方法外,还有其他的可能性方法,比如手术治疗、化疗、放射治疗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对症治疗。

相关推荐

肌苷片的作用
肌苷片主要用于改善细胞代谢、促进组织修复及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肝病等。其主要作用包括促进能量代谢、保护心肌细胞、改善肝功能、增强免疫调节及辅助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02:54
胆碱酯酶高18000严重吗
胆碱脂酶反映的是肝脏的储备功能。如果肝脏的储备功能很差,胆碱酯酶会下降。胆碱脂酶降低,多见于重型肝炎、肝衰竭,甚至是肝腹水晚期。胆碱酯酶高,是偏于营养过剩。很多脂肪肝的病人体重超重,或者是体重BMI达到肥胖的病人,胆碱酯酶偏高。这种情况下,要关心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有没有引起肝损伤,有没有引起谷丙、谷草转氨酶升高。如果胆碱酯酶18000,谷丙、谷草酶也很高,可能脂肪堆积在肝脏,已经引起了炎症损伤。这种情况,要服用护肝的药物,同时还要指导病人进行锻炼、控制饮食、减重,使胆碱酯酶恢复到正常范围。所以,胆碱酯酶高或低,代表不同的含义。低是储备功能差,高和脂肪堆积、营养过剩相关。
肝病会不会导致脸发黄
肝病的病人常见于脸色发黄。这是因为什么?因为肝脏出现炎症的时候,会伴有胆汁代谢的异常,出现黄疸,当出现黄疸的时候,经常会提示面部发黄。另外,有很多慢性肝病的病人营养不良或者是脾功能亢进,会出现贫血,出现贫血的时候,也会表现面部的发黄。可以这么说,肝病的病人常见于面色发黄,除了面色发黄之外,也常见于面色晦暗、黧黑。不过也需要注意,有些时候面色发黄也可能是因为其他系统的疾病。这个时候还需要根据症状、病史,包括发黄的特点、程度来进行综合的评估和判断。
语音时长 01:04

2021-06-25

89426次收听

胆汁淤积性肝病能否治愈
胆汁淤积性肝病,其实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胆汁代谢的异常,胆汁出现了淤积而统称为胆汁淤积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其实也分为,有些时候是自身免疫系统的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的肝病,有病情轻的,也有病情重的。如果是早期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没有明显肝脏的炎症或者是肝硬化的表现是可以自愈的。现在也有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特异性的治疗手段,及时早期治疗,如果对药物表达比较好,还是可以治愈的。另外如果自身免疫系统的肝病,胆汁淤积比较严重,程度比较重,反反复复导致肝脏的硬化,甚至肝脏功能的衰竭,这个时候可能就很难治愈。另外常见的有药物性因素,导致胆汁淤积性的肝病,一般还是可以治愈的。
语音时长 01:01

2021-06-25

64904次收听

01:51
肝病传染途径
肝病的传染途径也就是炎病毒的传染途径。病毒性肝炎有5种类型:甲、乙、丙、丁、戊,传染途径各不相同。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传染途径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也就是粪口传播途径。如果进食了被甲肝病毒或戊肝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就会造成甲肝病毒或戊肝病毒的感染。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是通过血液传播、体液传播、母婴传播、还有性传播这三种传播途径进行传播。不同的嗜肝病毒有不同的传播途径,预防这些病毒感染也是从这些传播途径入手,来进行有效的预防。
02:40
吃护肝片可以预防肝病吗
吃护肝片是不能预防肝病的。肝脏没有肝脏酶学的增高是不需要吃护肝片的,但如果发生炎症的改变,除了保肝的治疗,还要用抗病毒的治疗去除病因,病人ART增长的原因可能是长期慢性的疾病,要根据情况减少或换用结核病的药物,去除病因后再给保护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的肝病,要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治疗。对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吃护肝片起不到预防作用的,对于肝硬化的患者出现合并症,要治疗合并症,不能光吃护肝片。
肝脏体积缩小的危害
肝脏病理状态下的体积缩小往往意味着肝脏可能存在有纤维化,或者是出现了肝硬化。肝硬化的诊断实际上最重要的一个依据就是通过超声或者是CT等这些影像检查,发现肝脏的体积缩小,然后出现肝脏表面包膜凹凸不平,肝内的一些回声增粗,光点反射不均匀等,这些反映的实际上是肝脏整体的形态异常。肝脏形态异常必将引起它功能的异常,像肝脏体积缩小之后,对于三大物质的代谢功能可能就会出现障碍,同时会出现一些胆红素的代谢或者是排泄通路的一些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对于三大物质代谢的障碍,患者会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脂血症、血糖代谢异常,比如出现空腹低血糖等,所以这些实际上形态的异常导致的往往就代表着肝脏功能的影响。所以功能和形态实际是相辅相成,有了形态的改变,功能也会出现继发的影响。
语音时长 01:15

2020-10-30

63404次收听

乙肝和肝炎怎么区别
乙肝和肝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不同呢?其实这两种疾病在当前的医学上出现的几率非常的高,首先乙肝也只是肝炎里面的其中一种,肝炎的引发因素也有很多,可能是病毒性感染,也可能是酒精中毒所导致,甚至可能是自身性免疫性肝炎,所以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
甲肝乙肝能同时得吗
甲肝和乙肝在目前的医学上出现的几率真的非常的高,所以也必须要引起重视,其实这两种疾病也可能会同时出现,一旦在出现之后并发症也会更加的严重,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接触病人,又或者是选择不洁的饮食,除此之外也可能是输液感染。
如何预防小儿肝病
儿童肝脏占在整个身体中的比例相对成人来说较大。同时,儿童肝脏血供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但免疫系统不成熟,对入侵的肝炎病毒容易产生免疫耐受。因此,婴幼儿感染乙肝、丙肝后容易成为慢性携带者。所以预防肝病非常重要,饮食方面,食用一些瘦肉,低脂牛奶,虾等一些低脂食物,一些含有蛋白的低热量食物,比如说像鸡蛋,豆腐,牛奶等,在平时的饮食上也多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对肝的健康也是比较好的。另外,还要做到规律生活、讲究卫生,加强锻炼和预防保健,在感染高峰季节注射疫苗,定期体检,谨记预防大于治疗,大部分小儿肝病预后较好,儿童肝脏代谢功能较强大,大部分患儿为一过性肝病,基本上能够痊愈,所以大家一定要认清危害,做到预防为主。
语音时长 01:42

2020-01-09

63850次收听

02:32
肝内结石或钙化严重吗
肝内结石和钙化不是同样的病,肝内钙化往往是指既往有过感染、炎症、寄生虫、和外伤而在肝内遗留的一些钙化病灶,通常这种钙化病灶长时间不发展不至于引起不良的后果无需干预。肝内胆管结石则是指生长在肝内胆管有可能堵塞胆管继发胆管炎或者是引流相应部位肝脏出现问题的疾病,肝内胆管结石早期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定期检查注意饮食和采取适当的药物就可以,已经出现局部胆道梗阻、黄疸,局限性的肝细胞的破坏甚至肝硬化,为了阻止病变发展,特别是胆管结石,还有合并打胆癌的风险。建议尽早的手术,肝内胆管结石和钙化再超生上面容易出现混淆,腹部的增强CT以及其他的检查手段可以进行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结石还需要警惕是否合并有肝外胆管结石,以及是否已经有存在癌变的风险,还需要监测肿瘤标记物。
02:30
肝脏纤维化能治好吗
肝脏纤维化是长期的慢性包括病毒、饮酒、脂肪肝、某些药物或者是不明原因的,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引起的肝脏细胞破坏,炎症不断的修复而形成的这种纤维化,那么正常的肝细胞被纤维细胞所替代容易出现肝功能的异常,已经形成肝纤维化的肝脏由于无法再生通常呢是不容易再恢复正常的肝脏的结构,但是对于肝纤维化的治疗来讲,一定还要根据其病因来采取相应的治疗。无论是病毒性的肝炎,酒精性肝病,需要去除诱因,而脂肪性肝病则需要通过饮食控制、加强锻炼,控制体重来减轻肝脏炎症的改变,那么,对于不加控制的肝纤维化,由于肝脏细胞不断的被破坏,进而形成肝硬化,肝硬化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严重的肝功能异常,到了这个时候肝脏就更难逆转了。
治疗肝病的中药有哪些
治疗肝病的中药包括:小柴胡汤、黄连解毒汤、茵陈蒿汤、四君子汤以及生岑白竹散等。中草药由于来源于天然的植物,治疗各种疾病来讲,副作用是比较少的。许多中药对这个肝病对肝炎都有非常好治疗效果。一般来说,如果患有慢性肝炎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中药进行口服治疗。对于这种肝炎、肝硬化以及脂肪肝或者是肝纤维化,这种治疗效果都是非常好的。常用治疗这个肝病的方剂呢,如最经典的就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有疏肝理气、调和少阳,另外就有和解少阳这个功能。特别适合于什么样呢?就是发热、口苦或者是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咽干、纳食不佳或者是大便这种溏泄这种病人,用小柴胡汤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此外还要用到的方剂,如像黄连解毒汤、茵陈蒿汤,可以起到这种清热、利湿,这个尤其是对于黄疸病人,效果特别的好。如果由于肝病的问题,影响到了消化功能,病人出现了腹泻、恶心、纳食不佳下,可以口服四君子汤,还有参苓白竹散,可以益气健脾,对这个肝炎治疗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语音时长 01:37

2019-11-22

52232次收听

肝功能五项是什么
肝功能五项是用于了解肝脏是否有疾病的检查项目,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具体分析如下:
转氨酶是什么
转氨酶属于身体内的一种酶类,主要是存在肝脏之中,身体的一系列问题都有可能会引起转氨酶的升高,比如,剧烈运动、劳累以及饮食不当;怀孕的人、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人群以及服用药物的人,转氨酶也会出现升高,肝炎和胆道疾病也会引起转氨酶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