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川牛膝的功效

59428次浏览

川牛膝的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等,因此它可以治疗胎死腹中、女性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及肾虚腰痛等症状。而孕妇以及脾虚泄泻、中气下陷、梦遗失精等人群忌用该药物,避免危害到健康。

川牛膝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来源于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性平、味甘、微苦,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想要更好地利用川牛膝治疗疾病,应对它的具体功效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那川牛膝的功效有哪些?
  一、川牛膝的功效有哪些
  1、治疗胎死腹中:女性在怀孕期间如果出现胎死腹中的现象,应将腹中的死胎尽快分娩出来,这时可以适当使用川牛膝、瞿麦、木通、冬葵子、滑石等煎制成汤后服用。它对于女性分娩后的胎衣不下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治疗女性月经不调:川牛膝还可以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在治疗时,将适量川牛膝与生地黄一起煎汤服用,也可以将这两种药材捣碎,并制成药丸,服用时用温热的米酒送服即可。
  3、治疗跌打损伤:川牛膝还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它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在治疗时,将川牛膝研成细末,之后加入醋,调成药膏,将药膏敷于受伤部位即可。每天换药一次,可以很快减轻跌打损伤所引起的肿痛。
  4、治疗肾虚腰痛:川牛膝还有补益肝肾的作用,它可以提高肾功能,可以治疗因肾虚引起的腰痛。在治疗时,将川牛膝、杜仲、桑寄生等中药材一起煎制成汤后服用,具体用量、用药时间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二、川牛膝的服用禁忌有哪些
  川牛膝有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但它也是有副作用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川牛膝。月经过多、梦遗失精、下元不固、脾虚泄泻、中气下陷等人以及孕妇均忌服,以上这些人群服用川牛膝有可能对病情不利,危害到健康。此外,无论是何药物,在服用时都要按照医生交待的剂量服用,不能擅自加大药量,以免对身体产生损害。

相关推荐

女性手脚冰凉怎么回事
女性手脚冰凉可能由血液循环不良、气血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雷诺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暖措施、饮食调理、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改善。1、血液循环不良长期久坐或缺乏运动可能导致末梢血液循环不畅,表现...
02:59
为什么睡觉脖子老出汗
阴虚阳亢,这种阴虚就是肝肾阴虚,它的原因一个是思虑过度损伤阴血,另外比如说生育过度,生育的次数过多导致了肝血阴精的不足。另外就是饮食的习惯不好,长期吃一些辛辣、芳香、燥烈的这种食物,导致了肝血不足,中医认为叫乙癸同源。体内存在着湿热的情况,湿热的形成一个是长期的饮食寒凉,长期喝冷饮,这种寒凉的食品或者是居住的环境比较寒冷潮湿损伤脾阳。
02:48
气滞血瘀吃什么中成药
气滞血瘀的患者可以服用加味逍遥散、柴胡疏肝丸、血府逐瘀口服液、银杏叶片、速效救心丸。气滞血瘀需要判断是气滞为主,还是血瘀为主,还是气滞和血瘀同时出现。如果气滞为主,加味逍遥散,柴胡疏肝丸都是可以选用的。如果血瘀为主,建议服用临床上治疗心脑血管的中成药,如血府逐瘀口服液、银杏叶片、速效救心丸,这些其实都是属于理气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另外还有外用的药,如治疗跌打损伤的云南白药气雾剂,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选择中成药的时候,一定要是结合病人的病症、症状表现。
气血虚的症状
气血虚的症状主要包括头晕目眩、耳鸣、双目视物欠清、耳朵响、精神倦怠、睡不好觉、多梦、手脚发凉、纳呆、没有食欲、不消化、过早白发、脱发等。气血虚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头晕和目眩有的时候会同时发作,睁着眼睛觉得晕,闭着眼睛也会觉得天旋地转的。有些病人还会并发耳鸣。头面部的气血相对会要求充沛,气血不足,头面部表现会明显,表现为双目视物欠清、耳朵响、精神倦怠、睡不好觉、睡眠时多梦,有时会出现手脚发凉。在消化系统方面,病人可能表现为纳呆,即没有食欲,吃完饭以后也不消化,肚子胀,白天没有精神,做事情没力,皮肤颜色色泽很差,女性可能表现为比较憔悴。有些人头发可能掉的比较早,比同龄人头发光泽度要差,不够油润,同时过早白发、脱发比较严重,头发干枯的也多,眼睛没有神,看东西不清楚,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有些病人还会表现为手脚发凉、容易出汗、活动力差。对这类患者,可以采用药食同源方法进行保养,比如平时可以多吃大枣、阿胶等补气血的食物,也可以炖乌鸡汤、排骨汤等,吃有营养的食材来健脾胃,补养气血。
语音时长 01:53

2019-10-28

58880次收听

去湿气最好的方法
去湿气最好的方法食疗去湿,运动出汗快速去湿。一、食疗可以有效地去除湿气,并且方便实用。在日常的饮食中吃一些具有去湿、排毒、消肿、利尿的食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去湿效果。不过需要长期坚持食用这些具有去湿效果的食物才行。常见的食疗方有薏米红豆汤,冬瓜排骨汤、健脾祛湿汤、玉米须汤等。二、适量的运动可以缓解人体压力,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将体内的湿气等排出体外。较少运动的人体内的湿气都比较重,导致身体懒散,肥胖等。适当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舒缓肌肉的压力,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皮肤的新陈代谢。
语音时长 01:38

2019-10-14

64237次收听

女性更年期症状
女性更年期症状为性衰老,心血管以及精神神经症状。一、女性50岁之后,出现性激素分泌下降或部分中止、性欲淡漠、性厌烦、性生理损伤、性功能萎缩,多数妇女即自然出现生育和激素周期性变化中止现象,阴道粘膜萎缩,其润滑能力减弱,造成性交困难,阴道皱襞以及阴道壁弹性消失,乳房萎缩。二、如潮红、潮热、出汗、心悸、头痛、头晕,甚至血压增高、心绞痛等。三、还有抑郁,易激动,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
语音时长 01:35

2019-10-14

56908次收听

脸上长痘痘怎么调理
日常生活中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少吃脂肪和糖类食品,少吃油炸食品以及葱、蒜、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防止便秘和消化不良,这些都是必须要注意的。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必不可少,这样才能够拥有更好的肌肤。每天都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要熬夜,多喝水,保持愉悦的心情。只有保证好良好的作息习惯,才不会导致内分泌的失调,从而引起反复的脸上长痘痘。所以说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建议每天晚上11点钟之前必须入睡。
语音时长 01:33

2019-10-14

62748次收听

01:48
气虚的食疗方法是什么
气虚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个病情,如果症状比较轻,可以建议在家里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药食同源的食物或者药物,比如山药、枸杞子、党参、太子参、西洋参、黄芪等这类病人都可以使用;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时找中医大夫进行治疗。气虚的患者临床表现为有气无力、精力不济、疲倦、睡不醒、浑身无精打采等;说话的时候开始声音还比较有力,到后来没有力气发声,声音越来越低沉,最后发不出声;有些病人可能还会容易感冒,总是生病,只要有一些季节的变化就会生病。
气血不足怎么调养
气血不足是可以通过下面这四个方法进行调理的,第一个方法就是用中药,中药调理脾胃,脾胃健康了气血也就会足了。第二个方法就运动调理,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和瑜伽等。第三个方法就是饮食调理,多吃红枣和猪肝等食物,能够起到补血的作用。第四个就是按摩刺激穴位补气血,效果也是不错的。
三七的副作用太大了
三七是一种十分好的中药材,能够让患者在服用以后变得更加健康。但是在服用的时候需要注意时间,不要在月经期间以及怀孕期间进行服用,否则将会造成健康问题,对胎儿造成影响。
阿胶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在日常生活中,阿胶是各类人群的补血佳品,其实它的功效和作用是有很多的,在日常服用时一定要注意,毕竟阿胶也是一味药材,不可盲目的服用,还要注意一些服用的禁忌,比如感冒、女性食物月经期间以及脾虚、呕吐等症状的人群不可随意去服用阿胶,因此,阿胶的一些服用禁忌还是要了解的。
02:30
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治疗体表病症,还可治疗内脏病症,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急性病证。但在皮肤有破损、患者属于急性感染期、肺结核活动期以及贴敷部位临近恶性肿瘤等,都不适合做穴位贴敷疗法。一、贴敷部位皮肤破损时,不适宜做穴位贴敷;二、急性感染期,如用穴位贴敷治疗呼吸道疾病,患者正处于急性感染或高烧期间,不适宜做穴位贴敷疗法;三、“冬病夏治”处于肺结核活动期,患者伴有剧烈咳嗽、咳血,不适合用穴位贴敷方法治疗;四、不建议在恶性肿瘤附近做穴位贴敷治疗。若是“冬病夏治”在三伏天贴敷,不要去户外做剧烈运动、不要受凉、不要吃寒凉食物,否则会抑制脾胃功能,影响疗效、影响药物吸收。
气血不足吃什么最好
很多女性朋友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其实这对身体是极为不利的,大家都知道气血是人体之源,如果气血不足就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调养可以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对于气血不足的朋友来说,吃一些补气养血的药品或食物,可以促使身体尽快恢复健康。
气血不足吃什么药?
针对气血不足的药物治疗,主要是益气、养血。常规的益气养血的成药是八珍颗粒、八珍汤。八珍颗粒是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组成的,四物汤本身就是补血药,两者相合形成了八珍汤,是针对气血两虚的药物。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气血两虚必然有偏颇,要么气虚明显,要么血虚明显,而且引起气血不足的病因也不同。若是由心脾不足引起的气血不足,常用人参健脾;若是由于脾气虚或中焦虚寒引起的气血不足,常用理中汤、理中丸,如果寒气更重,附子理中丸用的更多。由于气血不足、气虚推动无力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气血不足伴有血瘀的情况,在这种四物汤的基础上,可加桃花红、桃仁和红花等。
语音时长 01:47

2018-03-30

62374次收听

02:14
气滞血瘀是什么意思
气滞血瘀,是指因气的运行郁滞不畅,导致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气滞血瘀多因情志内伤,抑郁不遂,气机阻滞,而致血瘀。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必兼气滞。由于气滞和血瘀互为因果,多同时并存,常难以明确区分孰先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