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佝偻病症状
小儿佝偻病的症状主要有早期易激惹、多汗、枕秃,进展期可见方颅、肋骨串珠、鸡胸,严重时出现脊柱弯曲或下肢畸形。佝偻病通常由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异常引起,可能导致骨骼发育障碍。
1、早期表现
患儿可能出现睡眠不安、夜间哭闹、易激惹等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头部与枕头摩擦导致枕部脱发(枕秃),喂养或活动时出汗增多。这些症状与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神经肌肉功能紊乱有关,家长需注意补充维生素D制剂如维生素D滴剂,并增加日光照射。
2、骨骼软化
颅骨软化表现为按压枕骨或顶骨时有乒乓球样弹性感(乒乓头),囟门闭合延迟。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形成串珠状隆起(肋骨串珠),胸骨前凸呈鸡胸或凹陷呈漏斗胸。此时需遵医嘱使用维生素D胶丸配合钙剂如碳酸钙颗粒治疗。
3、四肢畸形
手腕或踝关节增粗呈手镯或脚镯样改变,下肢负重后出现O型腿或X型腿。严重者可能伴随脊柱后凸或侧弯,影响行走功能。需通过矫形支具或手术矫正,同时使用维生素D注射液联合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补充。
4、肌肉无力
患儿腹部膨隆如蛙腹,坐立或行走时肌肉张力低下,运动发育迟缓。可能与低血磷导致的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有关,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磷酸盐合剂,并辅助康复训练。
5、其他症状
可能出现出牙延迟、牙釉质发育不良,或反复呼吸道感染。长期未治疗可继发贫血、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需定期监测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必要时使用骨化三醇软胶囊调节钙磷代谢。
家长应保证患儿每日户外活动1-2小时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哺乳期母亲需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避免过早让患儿站立或行走,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若发现骨骼异常或运动落后,应及时就医完善X线及血液检查,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畸形。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