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产后大出血怎么预防
晚期产后大出血可通过产前检查、规范分娩处理、产后密切观察、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等方式预防。晚期产后大出血通常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感染等原因引起。
1、产前检查
定期产前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贫血、胎盘异常等高危因素。通过超声检查评估胎盘位置及子宫情况,对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高风险孕妇提前制定分娩方案。孕期合理补充铁剂、叶酸等可改善贫血状态,降低产后出血概率。
2、规范分娩处理
分娩时严格掌握缩宫素使用指征,避免宫缩过强导致子宫破裂。第三产程积极处理,胎儿娩出后及时注射缩宫素促进胎盘剥离。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完整性,对残留组织行清宫术。会阴侧切或裂伤需规范缝合止血,避免血肿形成。
3、产后密切观察
产后24小时内重点监测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按压宫底观察出血情况,发现宫缩乏力时立即按摩子宫。记录产后2小时累计出血量超过500毫升需启动应急预案。保持导尿管通畅,监测尿量评估循环状态。
4、合理用药
对高危产妇预防性使用缩宫素注射液维持宫缩,必要时联用米索前列醇片增强效果。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者可输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贫血患者产后继续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纠正贫血状态,所有用药需严格遵医嘱。
5、及时干预
出现持续出血时立即建立双静脉通路,快速补液维持有效循环。超声检查明确出血原因,胎盘残留需紧急清宫,子宫破裂需剖腹探查。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出血可考虑宫腔填塞、子宫动脉栓塞或子宫切除术等抢救措施。
产后6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促进血红蛋白合成。出现发热、恶露异味或突然大量出血时需立即就医。母乳喂养可促进子宫收缩,建议按需哺乳。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超声,评估子宫复旧情况。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产后出血严重吗?
- 2 产后出血如何处理?
- 3 产后出血跟什么有关?
- 4 什么是产后出血?
- 5 引起产后出血是怎么得的
- 6 什么叫做产后出血
- 7 产后出血是怎么造成的?
- 8 产后出血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