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灌肠的注意事项
肛瘘灌肠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灌肠前后应避免剧烈活动并保持局部清洁。肛瘘是肛周脓肿破溃后形成的慢性感染性管道,灌肠可能刺激瘘管导致感染扩散,操作前需由医生评估瘘管位置及活动性。

灌肠液温度需维持在37-40摄氏度,过冷可能引发肠痉挛,过热易造成黏膜损伤。灌肠袋悬挂高度不超过肛门60厘米,灌入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00-150毫升,总量不超过500毫升。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灌肠液,禁止自行添加药物。灌肠过程中出现腹痛、出血或分泌物异常需立即停止。灌肠后2小时内避免排便,可采用侧卧位减轻肛周压力。合并糖尿病或免疫缺陷者灌肠前需监测血糖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灌肠后24小时需观察体温及肛门疼痛情况,出现发热或脓性分泌物提示感染可能。日常护理应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2次,每次15分钟。饮食选择低渣半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纤维食物。建议穿着纯棉透气内裤,排便后使用婴儿湿巾轻柔清洁。术后患者灌肠需间隔7天以上,确保瘘管切口初步愈合。
相关推荐
02:04
03:21
03:18
02:03
01:54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肛瘘肛瘘是怎么形成的
- 2 肛瘘肛瘘啊怎么办
- 3 肛瘘原因引起肛瘘怎么引起的
- 4 肛瘘脓肿和肛瘘有什么不同
- 5 为什么会得肛瘘肛瘘
- 6 为什么得肛瘘
- 7 肛瘘是怎么形成的呢
- 8 肛瘘是如何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