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并发症有哪些
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并发症主要有感染、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假性动脉瘤和窃血综合征等。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并发症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1、感染
感染是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和脓性分泌物。感染可能与操作不规范、个人卫生不良或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轻度感染可通过局部消毒和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可能需要拔除导管或手术清创。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
2、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会导致血管通路功能障碍,表现为血流量不足、静脉压升高或透析不充分。血栓形成可能与高凝状态、低血压或血管内皮损伤有关。早期发现可通过溶栓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取栓或血管成形术。预防措施包括规律抗凝和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3、血管狭窄
血管狭窄常见于动静脉内瘘,表现为震颤减弱、杂音消失或透析血流量下降。狭窄可能与反复穿刺、血流动力学改变或血管内膜增生有关。轻度狭窄可通过球囊扩张治疗,严重狭窄可能需要手术重建或更换通路位置。
4、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多因反复穿刺同一部位导致,表现为局部搏动性肿块。小型假性动脉瘤可观察,大型或有破裂风险的需要手术修复。预防措施包括规范穿刺技术和轮换穿刺部位。
5、窃血综合征
窃血综合征多见于前臂动静脉内瘘,表现为手部发凉、疼痛或无力。这是由于动脉血流被分流至静脉系统导致远端缺血。轻度症状可通过保暖和锻炼改善,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缩窄瘘口或重建血管通路。
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并发症的预防重于治疗。患者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压迫或过度活动通路肢体,定期监测通路功能。医护人员需规范操作技术,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良好的通路护理和定期评估有助于延长通路使用寿命,提高透析质量。
相关推荐
02:46
02:41
01:49
02:07
0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