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糖尿病眼底病的症状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12-0455753次浏览

糖尿病是属于一种全身性的系统疾病。这也就能够导致它在一定程度上对身体所有器官的一种统治性及影响性。在出现糖尿病眼底病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症状,在早期的时候是视力下降视物不清,那么在中晚期的时候就会出现一定的视网膜脱落或者是新生性青光眼的这种情况出现。

对于糖尿病的眼底病而言,在早期的时候是观察不到任何端倪的,如果糖尿病病人没有日常检查视网膜的习惯,一般如果被发现的话就要在晚期才会出现。主要的症状有视力下降或者是看东西的时候会变形,甚至是到眼底病晚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视网膜脱落或者是青光眼等症状。那么具体来说,糖尿病眼底病的症状有哪些呢?
  1、视力下降,视物不清
  从病理学的角度来讲,糖尿病是属于一种全身性的的系统疾病。也就是说当糖尿病出现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引发其他身体器官的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尤其是对于视网膜的压迫是最常见的。在最初期对于视网膜的压迫,也就是出现眼底病的症状,最早期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现视力不清,也就会视力猛然下降。而且这种视力下降,如果下降到一个程度或者是持续下降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引发出来一种新的症状就是事物变形。在看东西的时候,不能够将东西的完整的样貌映射投影进人的大脑,就会变成一种变了形的或者扭曲的一种现象。
  2、视网膜脱落的症状
  视网膜脱落是因为糖尿病在晚期的时候会引起视网膜眼底出血,而这种出血症状如果不及时检查治疗的话,用语支配性视网膜的血管中就会要拥有很多的糖分,会对视网膜造成一定的压迫,会出现视网膜血管壁细胞的一种病变,最终导致视网膜脱落。
  3、青光眼的出现
  在糖尿病晚期的时候,这种全身性的系统疾病会压迫到视网膜,导致视网膜病变。而青光眼的出现很有可能是因为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眼底缺血不足。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属于糖尿病眼底病的一种症状,而且很有可能会导致眼球往外凸出或者是眼压升高等症状都是会出现的。

相关推荐

02: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主要是由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变。此时视网膜中的微血管壁会变脆弱,并形成微小凸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导致视网膜水肿增厚或渗出,当累及视网膜中央部分时,会出现黄斑水肿,可引起视力下降。当患者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治疗。此外,患者还应改善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可预防、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进行血糖管理、血压控制、血脂调节等,可减少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眼科检查。
03:00
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首先要控制血糖、血压,定期进行体检,如果有早期症状需要服用药物调理,进行糖尿病,眼底病变检查监测。一、在早期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实在控制不到正常范围,也要把血糖控制得要平稳一些,血糖平稳对视网膜的血管刺激就比较少,所以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几率也会逐渐减小。二、将全血压、血脂控制在合理范围,定期进行体检。三、不要忽视一些全身的症状,比如便秘、乏力、睡眠欠佳,这些症状也要早期通过药物进行调理。四、患者要进行糖尿病眼底病的检查和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逐渐发展的一种并发症,一旦诊断为糖尿病,建议患者进行眼科的详细检查。如果早期发现眼底有病变,可以在早期进行药物干预。
02:5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和有效治疗,会直接导致失明。现在一般认为在每年新增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里面,失明的患者大概占了25%,也就是4个失明的患者中间,其中有一个就来自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此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导致失明的几率相当的高。得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后不一定会失明,所有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是可防可治的,关键就是要早防早治,并且正确地预防和治疗。所以一旦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眼科找专业的医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02:4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措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特别强调预防为主。一旦患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起来比较棘手,甚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多患者都可能失明。因此一旦患有糖尿病,就要积极地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这是关键的一点。还有就是要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要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就要积极地预防糖尿病,积极地控制血糖,积极地治疗糖尿病。还有就是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眼底的检查。一旦发现人体出现了视网膜病变,医生就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实时地干预和治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往往会出现视网膜的出血和渗出,严重的还会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如果脱离范围比较大,累及到黄斑,还有可能会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会出现失明,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一定要密切监测一下眼底的情况。如果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往往需要尽快的用一下活血化瘀的药物,同时还需要进行激光治疗。我们知道激光治疗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封闭无灌注区,而且可以减少新生血管的产生,能够明显的缓解病情的发展。当然如果出现牵拉性的视网膜脱离,必须要尽快的手术。尽快的使视网膜复位,避免出现视网膜的萎缩变性。平时一定要尽最大可能的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害降到最低。
语音时长 01:54

2020-02-10

59664次收听

糖尿病白内障怎么治疗
因为糖尿病会导致血管系统出现问题,从而引起眼底血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出现白内障。糖尿病白内障会因为血糖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糖尿病白内障治疗要控制血糖,可以进行药物缓解,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糖尿病白内障可以手术吗
糖尿病白内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如果是血糖控制比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的进行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但是如果糖尿病本身的并发症较多,控制不好的最好不要手术,以免增加手术的风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另外还要注意入口的食物,在平时护理时还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千万不要用眼过度,否则很容易导致视网膜受到伤害,要注意不要长时间看电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分为增殖期和非增殖期,毋庸置疑,非增殖期的患者情况要比增殖期患者情况稳定。对于非增殖期的患者,一期和二期可给予控制血糖,定期复查眼底,口服药物保守治疗,而对于三期的患者早期可给予保守治疗,晚期是必要可行眼底激光治疗。治疗的目的只是保住患者现有的视力,对于视力没有提高,而对于增殖期患者,早期可行激光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必要时需行眼内玻璃体腔内注药后激光治疗,若伴有大量的玻璃体出血以及视网膜脱离时,玻璃体切除伴视网膜复位术,这种患者一般视力恢复欠佳。激光治疗的目的只是亡羊补牢的办法,延缓疾病进展,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治疗不提高视力,甚至有视力下降的可能。
语音时长 01:41

2020-01-07

55464次收听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是血糖升高造成的眼底血管性疾病,多见于50以上的人群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早期患者多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病变发展到后期时逐渐出现视力下降以及眼底相关情况的改变,对于此类患者,每年查眼底血管造影是很有必要的,随时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根据其发展阶段和严重程度分为非增殖型和增殖型,早期非增殖型,可给予保守及激光治疗,而对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必要时需要形成抗vegf及玻璃体切除或视网膜复位术。
语音时长 01:53

2020-01-07

59705次收听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人眼部的严重的并发症,早期可有眼底出血微血管瘤,慢慢发展为硬性渗出,软性渗出,在此阶段可以行控制血糖缓解病情的进展,随着病情的进展必要时可行激光,如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病情继续进展,患者可出现眼底新生血管以及玻璃体积血,此时患者可有眼前黑影遮挡感如积血量较小的话。患者只可发现眼前有点片状黑影飘动,如积血量增大,患者可出片状的黑影遮挡以及局部视野受损,如病情继续进展,患者可出现纤维增殖膜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此时患者视力急剧下降,伴有眼前固定黑影遮挡,患者眼底出现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后,易出现新生血管型青光眼,此时患者出现眼压增高,眼胀眼疼的感觉。
语音时长 01:49

2020-01-07

57694次收听

什么是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眼病是一种主要的致盲性疾病,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通过标准化治疗进行诊断,糖尿病眼疾包括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泪囊炎,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视神经萎缩。此外,糖尿病患者眼部疾病的发生率显着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得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
视网膜病变算是由糖尿病引发的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又因为该疾病会导致人们出现失明的情况,所以必须要及早的治疗。目前治疗视网膜病变的方法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就是中医疗法和西医西药疗法了,如果病人所出现的症状非常严重的话,那么可以考虑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来达到根治的效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病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就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过高而引起的,是糖尿病非常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数据表明,十年期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达到50%。十年以上的患者达到70%以上。想要有效控制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需要在内分泌科和眼科共同治疗。
语音时长 01:20

2018-06-13

66913次收听

02:0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怎样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使中药治疗,比如芪明颗粒,和血明目片等,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糖尿病患者应该在患病四年左右的时间到眼科体检,早发现,早干预。日常需要结合内分泌科医生的专业指导要将血糖、血脂控制在有效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