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是什么原因
维生素D缺乏可能由光照不足、饮食摄入不足、吸收障碍、肝肾疾病、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维生素D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素,缺乏可能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疾病。

1、光照不足
人体主要通过皮肤在阳光照射下合成维生素D。长期室内活动、过度防晒、高纬度地区冬季阳光不足等因素都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建议每天在阳光温和时段进行15-30分钟户外活动,避免正午强光照射。
2、饮食摄入不足
天然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较少,主要包括深海鱼类、蛋黄、动物肝脏等。严格素食者、乳糖不耐受人群容易因饮食结构单一导致摄入不足。可适当增加强化食品如维生素D强化牛奶的摄入。
3、吸收障碍
胃肠疾病如克罗恩病、乳糜泻会影响脂肪吸收,进而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需治疗原发病并考虑维生素D补充剂。
4、肝肾疾病
肝脏负责将维生素D转化为25-羟维生素D,肾脏进一步将其活化。慢性肝炎、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过程,导致活性形式不足。
5、遗传因素
少数遗传性疾病如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会影响维生素D受体功能或代谢酶活性。这类患者往往在婴幼儿期就出现明显症状,需要终身补充活性维生素D制剂。
预防维生素D缺乏需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保证适量日晒的同时要注意防晒伤,饮食中可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婴幼儿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制剂。定期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有助于评估营养状况,出现骨骼疼痛、肌肉无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相关推荐
03:11
03:06
03:21
03:17
0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