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如何诊断
慢性胰腺炎可通过临床症状评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胰腺功能试验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式诊断。该疾病通常由长期酗酒、胆道系统疾病、遗传因素、高钙血症或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临床症状评估
医生会详细询问腹痛特征,典型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隐痛并向背部放射,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伴随症状包括脂肪泻、体重下降及糖尿病相关表现。需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等疾病进行鉴别,病史采集需涵盖饮酒史、家族史及既往胆道手术史。
2、影像学检查
腹部CT可显示胰腺钙化、胰管扩张及胰腺萎缩等特征性改变,敏感度较高。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胰管不规则狭窄与扩张,对早期病变检测优于CT。超声内镜对微小钙化灶的识别率可达90%,同时可进行细针穿刺活检。
3、实验室检测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在急性发作期可能升高,但慢性期通常正常。粪便弹性蛋白酶-1检测可评估外分泌功能,数值低于200μg/g提示胰腺功能不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助于发现继发性糖尿病,约30%患者会出现糖代谢异常。
4、胰腺功能试验
胰泌素刺激试验通过导管收集胰液,检测碳酸氢盐浓度和分泌量,是评估外分泌功能的金标准。13C-混合甘油三酯呼气试验作为无创检查,可间接反映脂肪消化能力。粪便脂肪定量检测需连续收集3天粪便,脂肪含量超过7g/24h具有诊断意义。
5、组织病理学检查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获取胰腺组织,病理可见腺泡萎缩、纤维化及炎性细胞浸润。手术标本检查能明确导管上皮增生、蛋白栓形成等特征性改变。对于疑似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病例,需进行IgG4免疫组化染色以鉴别诊断。
确诊慢性胰腺炎需结合多项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建议出现不明原因上腹痛、脂肪泻等症状时尽早就医。日常需严格戒酒、采用低脂高蛋白饮食,控制每日脂肪摄入量在50g以下。适当补充胰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并定期监测血糖及营养状况。急性发作期应禁食并进行静脉营养支持,疼痛持续者可考虑神经阻滞治疗。
相关推荐
03:13
02:10
02:12
02:57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慢性胰腺炎严重吗
- 2 慢性胰腺炎怎么引起的
- 3 慢性胰腺炎该注意什么
- 4 什么是慢性胰腺炎
- 5 什么是慢性胰腺炎?
- 6 慢性胰腺炎是怎样造成的
- 7 慢性胰腺炎是怎么引起的
- 8 慢性胰腺炎怎么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