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怎么诊断心肌病

55631次浏览

能够用来诊断心肌病的办法还是有很多的,比如体格检查法以及心电图检查法等,也可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采用其他的检测方法。较为常见的检查方法有心导管检查、超声心电图检查以及心室造影检查等。

心肌病的发作会致使人的心脏功能出现进行性障碍情况,甚至可能会导致心脏结构出现改变,严重者则可能会出现心脏功能受损的现象。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患有该疾病者往往会存在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对于该疾病一定要早日进行检查。那怎么诊断心肌病呢?
  一、心导管检查
  心导管检查是目前诊断心肌病最常使用的一种办法。通过这种检测方法不光有利于医生了解病人身体的具体病情,同时还能够明确身体发作性疾病的病因,可根据病因来针对性治疗,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二、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同样也是目前临床上诊断心肌病最常应用的方式之一,因为心肌病属于心脏疾病的一种,所以患有该疾病的人一般都会出现心跳以及心率异常的情况。而心电图检查则能够将这些异常现象通过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也方便医生了解患者身体病情的具体程度。
  三、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属于心肌病的基础检查方式,因为心肌病在临床医学上被分为很多种类型,比如肥厚型心肌病等。而通过体格检查的结果则能够帮助医生区分病人身体发作的是哪种类型的心肌病,其中区别比较大的就是限制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
  四、超声波心电图检查
  超声波心电图检查最终的结果,对于诊断心肌病同样具备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这种检测方法还能够诊断其它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五、心室造影检查
  想要诊断心肌病,心室造影检查也是不错的。如果人身体发作的是肥厚型心肌病,那么通过该项检查能够明显发现人身体存在着心室腔缩小的情况。而不同类型心肌病最终呈现的检查结果也不相同。

相关推荐

乳酸脱氢酶是什么
乳酸脱氢酶也是常检验的一个生化标志物。乳酸脱氢酶广泛的存在于人体的组织细胞里面,所以如果存在一些组织系统的细胞的损伤或者疾病的时候,乳酸脱氢酶往往会出现在血液中检测出来的水平的升高。乳酸脱氢酶在以前也把它作为心肌酶谱中的一个酶,乳酸脱氢酶在心肌梗死的时候,心肌破裂过后,心肌细胞破了过后,也可以释放到血里面出现乳酸脱氢酶的升高。但是乳酸脱氢酶在心肌梗死的时候,第一个它升高的时间比较晚,一般10~12小时才出现升高。另外一个,它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往往持续10~12天,所以在以前没有像肌酐蛋白这种比较特异的心肌酶和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心肌酶的时候,如果病人发生症状来的时候,已经时间比较晚,就像已经来的时候可能已经过了三五天了,这时候查的肌酸激酶已经降到正常了。这种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来反映是不是存在着,发生过这种急性的心肌梗死,因为这个酶在血液中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乳酸脱氢酶的特异性比较差,因为它在各个组织系统的细胞里都含有。所以它用于心肌梗死诊断的时候,它的特异性比较差,所以现在已经不是常用的一个指标,现在已经不把它作为心肌梗死常用的一个生化标志物。但是乳酸脱氢酶也可以辅助的用于其他系统的疾病的诊断,就像肝癌,就像消化系统的一些疾病,这种情况下也会出现乳酸脱氢酶的升高。所以乳酸脱氢酶要结合临床的其他情况来帮助诊断,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它的特异性比较差,不是常用的诊断心肌梗死的一个生化标志物。
语音时长 02:38

2021-07-09

102925次收听

心肌病有哪些分型
心肌病的分型比较多,常见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等,另外还有限制性心肌病和病毒性心肌病。发病的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也有不同。
心肌病如何护理
对于心肌病,正确的护理有助于改善病情,控制病情的继续发展。心肌病的护理,首先要避免情绪上的不良刺激,同时要注意低盐、清淡饮食,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还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的运动,平时要注意观察病情,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心肌病的饮食禁忌
心肌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比较多,要注意忌食过咸食物,忌食高脂肪食物,忌食刺激食物。同时也要注意高热量食物,高胆固醇食物都不能多吃,这样容易加重病情,不利于恢复。
心肌病吃什么好
心肌病患者要注意及时进行治疗,也要注意控制饮食,可以多吃一些有利于心脏健康的食物。比如燕麦,红枣,黑芝麻,鱼,土豆等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爱好进行选择,有利于帮助身体尽快的恢复。
心肌病是怎么引起的
心肌病是一类除了冠心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以外的一种心肌病,这种心肌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心肌病,原发性包括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这类心肌疾病所说的是排他性心脏疾病,原因通常不明,好多追溯起来是家族遗传史,比如扩张性心肌病或者是肥厚心肌病,由这种家族遗传所导致,这种原因不明的情况下所导致的心腔扩大,最终导致心脏功能的下降,对它的治疗方式也只能尽早的发现,及时的干预来降低心脏的负荷,包括涉及强心利尿,包括逆转心肌重构的一些针对心衰的治疗,如果到晚期终末期状态的时候,只能进行心脏移植。对于继发性因素相对来说,有一些原因来导致的心肌病,比如说长期饮酒,比如说妊娠期由于心脏负荷增加,这一类因素及时可以发现,也及时可以干预。
语音时长 01:28

2020-03-18

60703次收听

心肌病和心肌炎有什么区别
心肌病是除了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或者是心脏瓣膜病,还有肺源性心脏病等以外的一类心肌病,这类心肌病通常是由遗传因素所导致,包括原发性的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很多原因不明,大多数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家族史,会包括一些扩张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还有一些限制性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由于不明原因,只能尽早的发现,尽早的干预和治疗;还有一类继发性心肌病都会包括酒精性心肌病,还有围术期的妊娠期围产期的心肌病,一旦有这些原因干预的时候,尽早的进行干预和维护整个心肌病的进展。另外心肌炎是指由于病毒或者是炎症感染,或者是一些致敏因素或非感染的因素,所导致的心肌整个的局灶或者是心肌的炎症的改变,这种改变通常有一个诱发因素,大部分可能是因为病毒或者是细菌感染,一个很明确的感染病史来导致心肌整个的局灶性的或整体的炎症的表现,最终表现的症状可能是心衰,也有可能是恶性心律失常,当发生暴发性心肌炎的这种突发的感染,整个心肌炎症的改变会导致整个心功能的恶化,甚至会发现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事件,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语音时长 01:54

2020-03-18

48291次收听

02:14
心肌病有哪些症状
发病年龄较小,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一定要尽早发现,尽早维护,尽早干预。心肌病是除了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以外的一类心肌病,心肌病主要由一些遗传因素所导致,原发性因素包括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继发性心肌病包括长期饮酒所导致的酒精性心肌病和妊娠所引起的围产期心肌病,最终会导致整个心腔的扩大和心肌功能的下降,针对心衰的治疗主要是用一些强心利尿药物逆转心肌重构,如果到终末期,心脏功能用药物仍然无法缓解,就要给患者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02:19
心肌病怎么引起的
心肌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心肌病。原发性包括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这类心肌病的原因通常不明,很多有家族遗传史,比如扩张性心肌病和肥厚性心肌病由家族遗传所导致,会造成心腔扩大,最终导致心脏功能的下降,对它的治疗方式也只能尽早发现,及时干预来降低心脏的负荷,包括强心利尿和逆转心肌重构的治疗,如果到晚期终末期,只能进行心脏移植。继发性心肌炎,可能由长期饮酒、妊娠期心脏负荷增加导致,这一类因素可以发现,也可以及时干预。
02:10
心肌病的治疗方法
心肌病一旦发现,要明确患者心功能和心腔扩大的程度,尽早进行药物的干预。早期的药物治疗,因为原因不明,也只能针对心肌的整个改变进行一些维护治疗,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来降低心脏的负荷,也可以进行一些利尿和扩血管的治疗,长期也可以给予一些ACEI类药物来逆转心肌重构,但一旦这种疾病发展到终末期、晚期的心衰表现,只能进行心脏移植的治疗。心肌病指除了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的疾病。心肌病很多有家族遗传史,追问起来很多人的整个家族会有发生扩心病或肥厚性心肌病的人群。
心肌病症状
心肌病是指没有冠状动脉性疾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或先天心脏病等,但是有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心脏方面疾病。心肌病分为原发性心肌病和继发性心肌病两大类。原发性心肌病主要是原因不明心肌病,继发性心肌病是指继发于某些因素和疾病,多见于全身性疾病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损伤。心肌病会由于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就可以影响到心脏功能,导致心脏功能不全,心衰,甚至猝死。不同心肌病不同发展阶段,临床症状也有所差异。简单介绍几个心肌病症状,扩张性心肌病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当随着疾病进展,可以出现极度疲乏、心慌、气短,晚期可出现肝大、腹水、身体低垂部位水肿;肥厚性心肌病,可有呼吸困难、胸痛、心慌、晕厥等,严重可以出现猝死;限制性心肌病是以心功能不全症状为主,表现为运动耐量下降、疲乏无力、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等;右室心肌病都表现为心慌,胸闷,头晕等,后期可见右室功能障碍症状,比如肝大、腹水、静脉窦张、下垂性水肿等。总的来说,心肌病症状主要是跟心脏功能受损程度有关。
语音时长 01:40

2019-12-18

61793次收听

心肌炎有什么症状
心肌炎可以造成心脏结构发生改变、心脏腔室扩大等,影响心脏功能,会出现发病前感染前驱症状,心功能不全症状,也可以出现心脏功能不全等症状。心肌炎是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造成心肌细胞、心内膜、血管以及心包脏面炎症反应,如发热、全身乏力和酸痛、咽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旦心肌损伤加重后,就可以出现疲乏无力、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慌、恶心、头晕症状,如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少数患者可因心律失常而出现晕厥,或者阿斯综合症,或者休克,甚至猝死。部分心肌炎转为慢性时,可出现极易疲乏、心慌、胸闷、胸痛,偶尔还会有自觉心脏停跳状况。心肌炎患者虽然有发烧,但是会出现与体温升高不相称心率减慢,心脏听诊可有杂音,心电图可见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在治疗上一方面要针对致病微生物治疗,另一方面要改善心肌细胞功能,改善心脏功能。
语音时长 01:36

2019-12-18

61041次收听

02:01
什么是扩张性心肌病
扩张性心肌病属于心肌病的一种,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心脏增大、扩张。扩张心肌病可能为家族遗传性或后天因素,包括病毒感染、过度的饮用酒精、药物等。早期没有特殊的症状,可能偶然在体检时发现,随着病程的延长或者发展,出现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最突出的体征为心脏增大。一旦临床发现不明原因的心脏增大,即可以高度怀疑扩张心肌病,主要依靠胸片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来明确。
01:37
血色病性心肌病是怎么回事
血色病性心肌病属于一种继发性的心肌病表现,其根源不在于心肌本身,而在于铁离子异常的沉积导致的心肌疾病。由于铁离子的代谢发生异常,在不恰当的位置发生沉积,有部分离子沉积到心肌等组织细胞里面,导致心功能减退,这一系列临床的改变,称为血色病性心肌病。血色病性心肌病临床症状和普通的心肌病类似。第一,引起心功能的减退、呼吸困难、有不同程度的乏力,患者还可以有腹胀、纳差、下肢水肿等表现。第二,心律失常,可导致患者出现早搏、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等异常的心律失常的图形表现。
心肌肥厚是怎么回事
心肌肥厚主要和两种原因有关,一是高血压,如果血压持续升高就会让心肌处在代偿状态,导致心肌肥厚的出现;二是肥厚性心肌病,如果患有这种疾病,患者就会有心肌肥厚的症状出现,病情加重时可能会导致心衰、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