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的诊断条件
肾衰竭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主要依据包括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或尿液成分异常等指标。肾衰竭可分为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需通过病史、病程及辅助检查明确分型。
血肌酐是评估肾功能的关键指标,男性血肌酐超过133微摩尔每升或女性超过106微摩尔每升可能提示肾功能异常。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毫升每分钟每1.73平方米持续超过3个月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则强调48小时内血肌酐上升超过26.5微摩尔每升或7天内升至基础值1.5倍以上。尿液检查发现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对病因鉴别有重要价值,如糖尿病肾病多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而急性间质性肾炎常伴随白细胞尿。影像学检查中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大小、结构及梗阻情况,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脏常萎缩变小,急性梗阻性肾病则多见肾盂积水。
肾衰竭患者日常需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饮食上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同时根据血钾水平调整高钾食物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慢性肾脏病患者每3-6个月复查血肌酐、尿素氮及电解质。出现水肿、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终末期肾病患者需提前规划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相关推荐
01:55
01:57
04:27
02:28
01:50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肾衰竭是怎么得的
- 2 引起肾衰竭是怎么得的
- 3 肾衰竭是如何引起的
- 4 肾衰竭什么引起的
- 5 肾衰竭是怎么引起的
- 6 怎样避免肾衰竭
- 7 什么是肾衰竭?
- 8 肾衰竭是怎么引起有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