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体热的症状与调理

61067次浏览

体热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皮肤发烫、口干舌燥等症状,可能与外感发热阴虚内热、积食化热等因素有关。调理体热可通过饮食调节、物理降温、中药调理、适度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饮食调节

体热人群应多食用清热生津的食物,如西瓜、梨、绿豆等。西瓜富含水分和矿物质,有助于补充体液并促进散热;梨具有润肺止咳、清热降火的功效;绿豆煮汤可解毒消暑。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加重内热。日常可饮用菊花茶、金银花茶等凉性茶饮辅助降温。

2、物理降温

对于外感发热引起的体热,可采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方式降温。温水擦浴时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冷敷前额或枕部时需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局部冻伤。保持室内通风,衣着宽松透气也有助于散热。

3、中药调理

阴虚体质导致的长期低热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伴有心烦失眠者可加服天王补心丹。积食化热者适合保和丸消食导滞,外感风热可用银翘解毒颗粒疏风清热。使用中药需辨证施治,建议经中医师诊断后调配个体化方剂,避免自行滥用。

4、适度运动

选择瑜伽、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运动时间宜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避免烈日下剧烈活动加重体热。运动后及时补充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出汗后立即擦干并更换衣物,防止腠理开泄时复感外邪。

5、药物治疗

感染性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解热镇痛药。细菌感染需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循说明书剂量,避免与酒精或其他退热药联用。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伴有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

体热调理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可适量添加柠檬片或薄荷叶增加饮水意愿。夜间睡眠时调节室温至24-26摄氏度,选择棉质透气寝具。长期反复体热者应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排除结核、甲亢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可按摩合谷、曲池等穴位辅助清热,但避免在饥饿或疲劳时操作。

相关推荐

03:00
喝中药拉稀是在排湿气吗
喝中药的时候,有大便次数增多或拉稀有三种情况:一、体内存在着寒湿。针对体内存在寒湿、身体倦怠、乏力、腹胀,甚至出现腹痛、腰酸、腿软、头昏沉、不清亮的情况。舌苔白腻,甚至舌苔像一层白粉一样,这种情况就会用到一些温阳散寒、利湿行气的药物,临床上典型的一个方子叫鸡鸣散,这个方子就是去体内寒湿的,用药物后可能会出现腹泻,褐色的或黑色的稀便,这种情况确实是身体排湿气的表现。二、治疗便秘的药物药量过大或泻药的味数过多,也会出现大便的次数比较多,粪质比较稀薄的情况。三、清火的药物用量过大,也会出现腹泻的情况,这种情况也是属于一种药物副作用的范围之内。
03:10
湿气重不能吃哪些食物
湿气侵入人体就会引起一些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出现一些相应的临床症状。不管是外湿还是内湿都会影响人体的五脏六腑功能,同时五脏六腑的功能下降,体内也能自己产生湿邪。湿气和肺脏、肾脏和脾的功能关系比较密切,就要避免吃一些能够损害肺、脾、肾的功能的食物。这三类的食物对于湿气偏重的人是禁止的。第一,寒凉的冰冷的食物是不可以吃的,它能够损伤肾阳损伤脾阳。第二,黏腻的食物像粽子年糕这种黏腻的食物能够损伤脾气也不要吃。第三,辛辣的麻辣的食物能损伤肺气也不能吃。
宝宝不盖被子应该怎么办
宝宝睡觉不盖被子,应注意以下方面:一、观察外界环境的温度是否合适,如果外界环境比较热,孩子本身体禀又纯阳,就会不喜欢盖被子。二、如果孩子的睡衣穿得比较紧,孩子本身穿着睡衣束缚住,也会拳打脚踢,喜欢蹬被子,这时候需要改善孩子睡觉的特点。三、如果小宝宝还是拒绝盖被子,就要注意孩子有没有体热的情况。有的孩子喜欢吃肉,肉吃的比较多,体内的能量很高,有多于的热量释放不出来,所以晚上就睡不踏实,爱蹬被子。四、如果宝宝不盖被子,还要注意是否有别的不舒服的感觉,有没有别的的因素。
语音时长 02:26

2021-09-29

74993次收听

体内有湿气应该吃什么药
湿气重,首先要分清内湿和外湿。外湿多是见于风寒湿邪的情况,要用祛风、散寒、除湿的药物,如荆芥、防风、白芷、藁本、羌活、独活等。内湿要分清是寒湿还是湿热,寒湿表现是舌苔白厚,可以用参苓白术散。湿热表现是舌苔黄腻,可以用三仁汤,或者是甘露消毒丹等。湿气是一种风、寒、暑、湿、燥、火,中医叫六淫,是六种邪气当中的一种。湿邪可以由体外侵入到体内,入侵到体内这是外湿。还有一种是内湿,内湿是因为脾肾的功能下降,另外,肾气不足,排尿异常,亦会出现水湿停留在体内的情况。
语音时长 02:11

2021-09-29

77211次收听

湿气重脸上长痘痘应该用什么药
湿热的体质出现痘痘的时候一定要清热利湿,可以用一些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作用的药物,像薏米、滑石、黄芩、黄连、莲子、穿心莲、黄柏等一类清热利湿的药物,对湿热性的痤疮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青壮年脾胃功能较强健,食欲较好,如果不注重饮食养生,经常吃一些麻辣刺激的东西,或经常饮用白酒,就会导致体内湿热比较旺盛,阻塞经络系统,使面部气血运行不通畅,可能引起痤疮的出现,面部的皮疹、红肿、热痛,或皮疹上面有白头,或是皮疹上面有黑头。
语音时长 02:18

2021-09-29

68028次收听

夏天湿气重吃什么最好
薏米有很好的祛湿效果,夏天体内湿气重时,可以常吃红枣薏米汁、绿豆薏米粥等食物祛湿;冬瓜、鲫鱼、玉米须、白扁豆等食物也有祛湿效果,建议体内湿气中的人常吃冬瓜鲫鱼汤、玉米须水、芡实鸭肉扁豆汤等。
指甲半月痕代表什么
指甲半月痕代表的是患者吸收功能的强弱,是指甲经常出现了一种疾病。半月痕的发育受到了综合的影响,生活环境、身体素质的影响。如果消化功能欠佳的时候,半月痕就会出现模糊、颜色变浅、减少甚至消失。半月痕也代表着血液循环流速的情况,如果半月痕比较小,通常会显示血液循环不佳。出现极度贫血的时候,血红蛋白极度降低,半月痕就会完全的消失。一般正常人的半月痕数量是8到10个,而且在大姆手指头必须有半月痕。凡是多于8个,属于一种湿热型的体质,这种情况下人体的体内火气比较旺盛,脏腑功能强壮,身体素质比较好。如果半月痕份数量少,甚至只有大姆手指上存在,这种属于的是寒性的体质。这一类的人多脏腑功能比较低下,气血运行比较缓慢,身体整体素质较差,平时也会出现脸色苍白,手脚冰冷的情况。
语音时长 01:30

2019-12-25

54968次收听

03:01
体内湿气太重怎么办
湿气较重可通过中医的方法达到祛湿的效果,可以使用参苓白术散或健脾丸等中药,拔罐祛,运动,食疗等进行调理。一、治疗脾虚。脾胃是主管水湿运化的,如果脾气虚弱、水湿代谢紊乱,会引起湿气重的症状。二、拔罐祛湿现在也是在诊所在用的一种方法,能达到祛湿祛淤、疏通经络的效果。三、运动。运动也是祛湿、增加水分代谢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四、食疗,包括清热祛湿粥,等是很好的祛湿的手段。体内如果湿气太重会引起,比如身上容易长湿疹、头身困重、乏力明显、精神不济等。
03:03
湿热体质不能吃什么
湿热体质者不能吃湿热之品和肥甘厚腻,海参或羊肉,喝酒等要禁忌。一、湿热之品和肥甘厚腻。湿热之品要禁忌,特别是肥甘辛辣的东西会加重湿热内阻症状。二、大温大补的食物也要限制。比如海参或羊肉等温补之品会加重湿热、耗气伤阴,增加脾胃的负荷。三、湿热体质还要禁忌抽烟喝酒。中医自古以来称酒为大湿大热之品,饮酒以后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增加周身湿热的产生。最后要清淡饮食。多吃薏米、山药、藿香,配上清热利湿的饮食,对身体清热祛湿是非常有效的。湿热体质在亚健康中间比较多见。
02:38
湿热带下是什么意思
湿热带下是身体有湿热产生后,白带量会变多,由原来清稀的变的黏稠,颜色也会改变,由白色变为黄色,闻起来可能有异味,如果特别严重腥臭味会比较明显。在正常月经期的女性会产生少量的、白色的分泌物,无异味。湿热下注以后引起黄带,即湿热黄白带,会有舌黄苔黄腻、口苦发黏,以及大便粘滞。在治疗上以清热利湿的药物为主,例如苍术、黄白,也可以辅助清热利湿的食物,例如赤小豆薏米。
假性尖锐湿疣是怎么回事
部分成年女性,在其双侧小阴唇内侧和尿道口周围粘膜会出现鱼子样丘疹,有的表现为绒毛状指状突起,外涂醋酸后,皮疹并不显示为白色,排除尖锐湿疣的可能性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变异,无需干预治疗。临床上假性尖锐湿疣应该与尖锐湿疣相鉴别。后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最主要的是性传播途径,在性接触过程中,由于摩擦可以导致病毒的种植,容易导致尖锐湿疣的感染,三个月左右的病期的皮损传染性最强,第2种是间接接触传染,部分的患者是因为接触了尖锐湿疣病人使用过的内衣内裤的,导致了间接接触的传染,第3种是母婴传播,当母亲患有HPV感染的时候,再经过顺产的过程中,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感染了有hpv感染的产道而受感染,因此得了尖锐湿疣后,应该前往当地医院就诊,根据自身皮损的数目等,制定适合自身的治疗方案。
语音时长 01:35

2019-10-24

55279次收听

中药祛湿气多久见效
天气炎热潮湿,往往会使人体的水分更加严重。在这个时候,人们常常感到精神疲惫,这可能导致各种症状。在中医的指导下,可以服用中药祛湿,至于多哦就达到祛湿效果,取决于具体的体质,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需要1到2个疗程才能完全治疗。
鸡骨草的功效与作用
鸡骨草作用于人体,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它作用于肝炎患者,可以帮助改善黄疸的症状。暑热湿重的人群也可以经常食用鸡骨草。要注意的是,鸡骨草应在除去种子之后再食用,且它不适合体质寒凉的人。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的食疗方包括煲鸡骨草瘦肉汤、鸡骨草内金山楂饮等。
无花果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无花果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功效与作用主要包括解疮毒、清湿热、消肿止痛、减肥瘦身、消炎等。
足疗的注意事项
足疗在中医文化中,足浴疗法源远流长,它源于我国远古时代,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传统。古人曾经有过许多对足浴的经典记载和描述:“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